[随笔]就业难的外因内因
    2009-03-06    作者:如一    来源:经济参考报
  就业有多难?看看每次大学生招聘会上的人山人海就知道了。加上2000多万返乡农民工,让就业问题上升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头号热点话题。本周召开的两会,不少代表委员的提案议案都与就业有关,说明破解就业难已经成了当前刻不容缓的大事情。
  就业为什么难?省事的说法不外是全球金融危机使我国外贸出口大幅下滑,沿海出口企业纷纷关门倒闭,大批外出打工的农民工不得不下岗失业,返回家乡。同样,金融危机也让原本就不容易找工作的大学生们的求职之路变得更加艰难。不过,大家心里都清楚,尽管金融危机是造成今年我国就业矛盾更加突出的罪魁祸首,但凡事都有内因外因,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实际上就业难特别是大学生找工作难在几年前就已经显现,金融危机只是让我国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矛盾更加突出罢了。
  所以谈到如何破解就业难,金融危机的影响当然要充分考虑在内,不过倘若将责任一股脑儿地都推给金融危机,而不去趁此深入找找现行就业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种种弊端,既是不负责任的做法,也不可能真正有效地解开就业难题。
  以大学生就业而言,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自然各有各的“坎儿”,归纳起来他们普遍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专业不对口、薪酬待遇不理想、眼高手低不能胜任工作等。有人因此颇怪现在的大学生学业不精、没有吃苦耐劳的训练,找工作还挑三拣四,高不成低不就。客观地讲,当代大学生的确有他们自身的缺陷或不足,但要问毛病的根源在哪里,应该肯定地说不在孩子而在社会环境。
  首先,我们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方法就让受教育的孩子们不具备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十几年时间基本都在啃书背书以及大小考试中度过。社会是什么样的他们不可能知道,因为没有多少机会让他们去考察了解。等到跨出学校大门才发现,社会的要求与孩子们长期所受的教育根本是两码事,人家要求的他们不会,他们会的人家不需要。一项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调查发现,“只有10%的大学生符合跨国公司的人才要求!”(麦肯锡《应对中国隐现的人才短缺》)。可见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不是社会上完全没有就业机会可选择,而是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包括硕士博士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太差。
  其次,我们的经济发展没能及时为劳动力资源的升级换代提供足够空间,或者说经济结构调整与教育改革的不协调甚至脱节,是造成现阶段大学生就业矛盾异常突出的深层次原因。有观点认为,大学生就业难是因为高校扩招带来的后果,既然没有相应数量适合大学生就业的工作岗位,干吗要培养那么多学生出来,人为给就业造成压力。言外之意是我们的大学生太多了,所以出现过剩现象。
  单从高等教育规模看,我国堪称世界第一,每年仅在校学生就超过2000万人。不过从全国人口总数与受过大学以上高等教育人数的比例论,中国大学生所占人口比例还只有5%,而西方发达国家则占30%,印度大学生占人口比例也比我国高一些。所以与国外相比,我们的大学生不是太多,而是远远不够。
  显然,大学生就业之所以出现“过多过剩”现象,主要还是由于能大量吸纳高等教育人才的产业太少,比如金融贸易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照例是中高端人才集中的地方,但我国这类产业却远未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近些年各大学院校招生,金融会计管理等专业是报考热门,每年几百万学生走出学校,才发现自己苦读四年的专业很难找到对口工作,国企外企是有一些,可有限的招聘指标与每年庞大的毕业生数量相比,无疑是杯水车薪,以至于不少人不得不去拼命报考公务员。
  与服务业落后相对应的是,我国中小企业跟不上经济增长步伐,无法成为分流就业资源的有效渠道。一方面,不少中小企业缺技术、缺人才、市场竞争力亟待提高,另一方面大批受过良好教育的新生人才却求职无门。大学生就业的如此状况,不仅令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信心备受打击,也让读书无用的思想暗中抬头。而这些现象的出现,与教育改革的初衷和社会进步的目标都是背道而驰的。
  就业难牵动全社会的心,今年政协已把就业问题列为本次大会的一号提案,人大肯定也会将解决就业难列为重要议题。人民热切期盼,两会的召开能够从改革教育体制、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入手,尽快理顺我国劳动力与人才资源配置关系,有效化解就业难。
  相关稿件
· 如何使青年就业创业基金“活”起来 2009-03-02
· 大冬会后忙找工作 世界大学生就业难 2009-03-02
· 扩招研究生恐难解大学生就业之渴 2009-02-27
· 就业难呼唤大学生最低工资法 2009-02-27
· 促就业的劲要往哪儿使 2009-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