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8-12-22 本报记者:黄国文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前不久,浙江省省长吕祖善就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网民互动时,发出呼吁:希望广大企业家做“聪明企业家”。 他说,目前不少地方经济显现出“下行”趋势,大部分企业经营都有困难。但是,企业家没有理由丧失信心,一方面利用当前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化“危”为“机”;一方面利用今后一两年经济下行和政策宽松的时机,解决好固有矛盾和问题,广纳贤才,加快结构调整,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加快企业重组。他说,“这才是一个聪明企业家应该考虑和做的”。 吕祖善有关“聪明企业家”的见解,相信是在总结了前段时间浙江省经济界、企业界出现的一些现实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来的。 浙江民营企业家堪称是“聪明人”群体。然而,近来这个群体中部分民营企业家却接连“出了事”——资金链断裂,甚至关门倒闭。其原因多为重大决策失误所致:为争赚“快钱”,丢下自己良好的主业,去炒股炒期货、搞“资本扩张”、抢地皮大上房地产项目等。
这些决策失误的企业家是不是不聪明?相反,他们都十分聪明,只不过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话——“聪明反被聪明误”了。 与之形成十分鲜明对照的是,有些企业家就是“不开窍”,拒绝了“一招暴富”的诱惑,老老实实“咬定”自己的主业实体“精耕细作”,埋头抓创新,抓转型,不但较少受严峻经济环境影响,还逆势而上。 在浙江这样的例子也不胜枚举:如“珍珠之乡”诸暨市,所产珍珠已经占据全球80%市场。当地一些企业发现只出口初级产品,附加值极低,于是就纷纷抓产品创新,开发出了纳米珍珠粉、珍珠纤维等一批高新产品,不但出口售价翻了几倍,还扩大了销售。 又如露笑集团,先后研发出了多项填补国内空白的产品,其中铝漆包线一个新产品就可新增年销售收入16亿元。眼下同行普遍资金紧张、日子难过,这家企业却“有几个亿存在银行里”。 有专家评论道,企业天生就是要争取利润“最大化”,聪明的企业家找“快钱”赚,这本身并无错--关键是要看赚什么样的“快钱”,怎样去赚“快钱”。在业界仍然有种老观念——“马无夜草不肥,人无外财不富”,老老实实抓主业不可能赚到“快钱”。 然而,事实已经对此加以了反驳:立足主业实体、狠抓产业升级,照样能赚到“快钱”,而且这种“快钱”无风险,很牢靠。 比如富罗迷鞋业有限公司,面临着成本上升、订单下降的巨大压力,公司董事长滕兴彪却对员工们说:“全世界有60亿人,就起码有60亿双鞋的市场,只要我们坚持住,别人不做了,就把机遇留给了我们。”他继续抢占市场的“不是绝招的绝招”是用创新产品换订单。
还有一家汽车配件生产企业冠盛集团,集团董事长周家儒提出了“老虎和老鼠”的理论。他说:自然界中老虎濒临灭绝,老鼠却繁衍旺盛,他就要学习老鼠的能力,在金融风暴中保存自己:“美国经济不景气,新车卖不出去,修旧车的肯定多了,这就是我们的机遇。”该企业今年1至9月份出口的汽车配件非但没有下降,反而同比增加了15%。 目前,我们最需要的就是滕兴彪、周家儒这样的“聪明企业家”。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