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突然连续四天出现近0.5%的跌停,由此引发了一连串令人关注的话题:人民币为何会贬值?人民币贬值对中国是否利大于弊?特别是,在全球金融风暴肆虐和国内出口增长下滑的背景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否会明确将汇率贬值纳入明年“保增长、促发展”的政策组合拳?
这一轮人民币汇率出现暂时性下调,恐怕更多的还是市场正常反应。其一,11月27日央行大幅下调一年期存贷款利率108个基点,由此大大拉近与美联储基准利率的利差,导致人民币存在一定的下行压力;其二,近几个月来,中国周边的韩国、印度及东南亚国家货币集体大幅下跌,加剧了热钱从亚洲流出的趋势,而中国也不可避免会受到波及,汇率偶有小幅波动并不奇怪;其三,在境外无本金交割远期市场上,一年期美元兑人民币NDF自9月突破7大关并加速上行,客观上也表明市场对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景气和人民币走势的预期正在不断下调。
另一方面,在过去三年时间里,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已超过19.25%。但有关部门从未承诺过人民币汇率不会出现短期回调。事实上,打破人民币兑美元单边升值预期、让人民币汇率真正实现双边浮动,也正是今年下半年明确的改革路径。
更重要的是,讨论人民币升值还是贬值不能只看兑美元的汇率。随着中国企业出口地日渐多元化,加上全球主要货币间汇率的不同步性越来越明显,仅仅关注美元汇率风险是不够的。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最新公布的数据,2008年11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1.33%,全年累计升值15.1%。就是说,虽然人民币兑美元升值步伐趋缓,但兑欧元、日元和新台币等其他贸易伙伴货币升值势头却从未停顿。
至于主动将汇率贬值作为一种政策工具来使用,笔者认为,无论是政策制定者还是公众,对其作用都不宜过分高估,需仔细斟酌:
首先,本币贬值对出口的影响,先要看本国的进出口弹性如何,在此基础上贬值效果传导到进出口还有一个时滞问题,在美国消费市场趋弱情况下,很难指望汇率调整就能对中美贸易整体产生根本影响。同时,一旦有关部门明确表示支持人民币贬值,会迅速诱发资本外逃,其结果又会导致人民币进一步贬值,形成所谓“自促成”的贬值循环。此时为防止国内资产价格暴跌,势必要动用大量外汇储备进行干预,国民财富损失在所难免。
其次,过去三年以来下了很大决心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8.28一路降至6.83左右,其间是以无数中小出口企业的损失甚至淘汰为代价的。如果中国顶不住这一次全球金融风暴,基于短期利益考虑通过政策操作将人民币汇率倒退回7或8时代,也就意味着此前的种种努力和牺牲都将付诸东流;而更残酷的是,将来我们依然免不了从头再次经历一遍痛苦升值的过程。从经济学角度看,这是非常不明智的。
最后,由于周边亚洲国家出口结构和市场与中国重叠性较高,即便人民币仅仅是适度贬值,也容易激化整个地区的货币竞争性贬值效应,当其他国家货币兑美元贬值程度更大时,中国制造非但不能扩大出口,反而会失去市场份额,因此必须通过其他途径来调整和应对。
显然,盲目要求人民币大幅贬值未必最符合中国自身利益。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日前也已明确表示,中国不会靠人民币贬值来刺激出口。在当前危机背景下,坚持稳定的汇率形成机制、让企业学会适应外部环境才是最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