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不少企业陷于困境。虽然从中央到地方已经纷纷推出刺激经济的强力措施,但从目前情形来看,一场长短难料的阵痛仍难以避免。人保部有关人士披露,进入10月以来,我国企业用工需求出现下滑,现有岗位流失严重,隐性失业现象突出,预计年底到明年失业率将有所增长。
因此,对普遍性的企业困境所可能诱发的一些负面后果,我们须未雨绸缪。其中最重要的,是防止诸多方面的“向下竞争”趋势。 首先是劳动者权利保障的“向下竞争”。在失业率增长的背景下,企业用人或将日益苛刻,而许多人为了生计所迫可能又不得不接受某些苛刻的条件,从而令人无法不担忧,对劳动者的权利保障会不会因此走向下坡路?这场危机的发生,会不会让从今年刚刚开始实施的新劳动合同法半路夭折?要知道,许多事实已经充分表明,当前中国某些行业的底层工人在收入、工作和生活条件等方面的境遇,已经到了某种底线。 其次是产品质量方面潜在的“向下竞争”。2008年,不少中国产品以及监管部门都遭遇到信任危机,并由于这些信任危机的产生才引起了较强力度的监管风暴。那么,当前这场普遍的企业困境,会不会抵消掉信任危机所带来的“塞翁失马”般的正面效果?就此,显然应该防范有些企业铤而走险,破罐破摔,以降低产品质量的下三滥投机手段提高自身竞争力。 还有就是企业技术研发应用方面的延滞甚至“向下”。开发应用新技术需要较高的投入;而失业率增加势必导致劳动力价格下降,某些企业会不会出于成本考虑,慢下新技术研发应用的速度,甚至重新捡回那些落后的生产工艺?与此相似的,还有在环保方面的自我约束。当然,即便企业延迟研发应用新技术别人也不便干涉,但从整体看来,对这种短视做法的长远影响,不可不察。 可以说,当前面临的这场危机,不仅考验着企业的生存能力,也考验着其发展理性和社会责任感。面对如此困境,面对企业“向下竞争”的诱惑,一要谨防“讨薪难”现象变本加厉,二要防止失业率增长导致的社会不稳,三要防止经济发展模式和质量由此踏上歧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