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以来的这一轮房价疯涨,原因在于当时全球流动性泛滥。如今一场金融海啸令全球流动性为之枯竭,火暴的楼市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低迷。但这种低迷还是缘于房价超出了正常消费水平,所谓遇冷只是一种“高处不胜寒”的冷。
9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同比上涨3.5%,涨幅比8月低1.8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房价只是涨幅趋缓却没有实质性下跌。目前国内一线城市的房价收入比仍在10倍以上,远高于海外市场平均4-5倍的水平。在这样一种畸高的房价面前,怎样的刺激措施都改变不了普通百姓买不起房的现实,而有价无市的房地产市场又谈何发展繁荣? 前三季度我国GDP仅增长9.9%,创下200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而第三季度GDP增速更是降至9.0%,经济增速大幅放缓。在外部环境恶化的情况下,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无疑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而房地产业目前依然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中占到1/4,并可贡献约10%的就业。因此,维持其平稳健康发展在当下可以说是意义重大。但维持平稳不是维持高房价,而是让房价回归到健康合理的水平上来。 流动性大潮退去,房地产市场暴利时代也由此宣告结束。当下房地产市场所需要的拯救,既来自政府更来自自身。如果房地产开发商们能改变暴利思维,主动挤压泡沫,使盈利空间回归到合理的水平上来,则当前楼市的交易量萎缩困境将迎刃而解,毕竟中国有着世界上最为庞大的内需市场,“只有卖不出的价格,没有卖不出的房子”。 当然政府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国家日前出台降低住房交易税费及首付比例等政策,也体现了希望刺激内需稳定楼市的用意,然而去除繁杂税费与一级市场的垄断问题才是对房地产业最大的“松绑”。 曾有开发商透露房地产成本的五个构成要件,“土地成本大约占25%-30%,建筑成本占25%-30%,管理等费用占10%,税费等开支则几乎占房价成本的30%-40%”。事实上,地方的土地财政已经成了制约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最大问题之一。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房地产市场才有望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与之联系紧密的金融行业,以及建材、钢铁、装修等上下游产业的关系将因此得以理顺。 房地产业正站在面临转变的十字路口。破除市场垄断,调整土地财政,主动挤压泡沫,实现理性回归,便可转身拥抱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内需市场。借用雪莱的诗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