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不挤 内需难振
    2008-10-21    徐晓巍    来源:中国证券报

    中国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显示,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回落明显。出口、投资、消费均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根据国家统计局10月20日公布的数据,按可比价格计算,2008年前三个季度,GDP增长9.9%,创下200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今年第三季度GDP增速更是降至9.0%,同样大大低于上年同期修正前的11.5%,也低于今年第一季度的10.6%和第二季度的10.1%,创下200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受经济增速明显减缓影响,前9个月工业增加值增速也出现明显下降。

    扩大内需任重道远

    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已成定局,出口市场持续萎靡,所谓的WTO“红利”基本被消耗完。此时,扩大内需成为保持中国经济继续增长的唯一选择。中国过去单纯依赖投资、出口拉动GDP增长的方式似乎走到了头,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已属必然。
    虽然,数据中9月份零售额较上年同期增长23.2%,但如果将今年的通货膨胀及负利率考虑进去,今年零售数额的增长与去年低通胀下的零售额显然不具有可比性。
    不仅居民的实际消费增长并不像表面那样繁荣,由于对经济的悲观预期,普通居民的消费意愿还在持续萎缩。
    今年以来,中国股市非理性的暴跌,通货膨胀使普通居民的“钱包”大幅缩水,实际可支配收入的下降与房地产价格的持续高企形成了鲜明对比,极大地抑制了普通老百姓的消费意愿。此时,将扩大内需作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主动力之一可谓“任重道远”。
    显然,政府已经意识到了刺激消费政策显效的缓慢与滞后,决策层继续选择了通过增加基础设施和工业项目投资来刺激经济。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决策者决定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的力度。
    不仅如此,对房地产的调控在地方政府及开发商的持续“游说”下也出现了松动。从5月份石家庄、成都等二线城市,到近期的南京、杭州、上海等长三角一带,地方政府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救市浪潮”。目前,先后出台房地产救市政策的城市已达18个。
    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的十项措施也提出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降低住房交易税费,支持居民购房。

    挤掉泡沫才能真正刺激内需

    国务院的救市政策,目前看来还是希望通过降低个人购房税费,或放开居民购买第二套房的个贷限制,刺激居民购房的积极性,以期推动地产市场成交量回升。
    然而,正如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所言,“国内房价的上涨是在原来的高增长的基础上的,中国的房价与人均年收入相比,已经高于许多发达国家水平。中国政府采取减少个人所得税,提高降低住房交易税费的措施,是希望平衡房价与居民购买力的比例。但如果政策力度达不到这样的指标,还是不能解决整个市场的问题。”
    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样本城市的家庭平均月收入为6453元,在目前房价下家庭月供收入比已高达75%。因此,房贷政策调整预期短期内虽然可能会刺激自住型需求的释放,但从长期来看,将房价维持在目前的高位,只会极大挤占消费者的消费性支出,抑制对其他领域的消费需求,增加经济结构向以消费为主的方向调整的难度,扩大内需也将再次成为空话。
    与其“头痛医头”,还不如放眼长远,及早将经济由投资拉动向消费拉动增长模式转变,逐步挤压掉中国房产的泡沫,释放中国“房奴”的购买力,同时健全居民医疗、养老、教育保障体制改革,解决百姓的“后顾之忧”,内需才会持续地扩大,推动经济的良性循环。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