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鹿,“鹿”死谁手
    2008-10-13    尤东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08年9月11日,中国卫生部宣布“高度怀疑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此后对三鹿集团的调查处理进入行政司法程序。“三鹿”集团陷入前所未有的窘境。
  翻开“三鹿”的历史,确有辉煌的一面。经过52年的奋斗,从一个小厂成长为中国奶业的龙头企业,2007年,三鹿集团实现销售100.16亿元,且三鹿奶粉销量连续11年位居全国第一;液态奶产量在国内奶企中排名第四。可短短几天时间,作为全国乳业龙头老大的三鹿集团就陷入“四面楚歌”,声名狼藉,“三鹿”昔日的美好形象在消费者心目中“轰然倒地”,连其品牌代言人邓婕、薛佳凝、花儿乐队、倪萍等人也遭到网友的炮轰。
  三鹿究竟“鹿”死谁手?这令人不得不深思。

  见利忘义让“三鹿”迷失了方向

  笔者在百度百科上查到,三聚氰胺(英文名Melamine),是一种三嗪类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重要的氮杂环有机化工原料。动物长期摄入三聚氰胺会造成生殖、泌尿系统的损害,膀胱、肾部结石,并可进一步诱发膀胱癌。对于这么有毒的东西,为何要往婴幼儿奶粉里加呢?答案只有一个字:“利”,是“利”在作怪。
  有人推算,每100克牛奶中添加0.1克三聚氰胺,就能提高0.4%的蛋白质含量,并且三聚氰胺成本低,只有真实蛋白原料的1/5。业内人士透露,对于奶农、奶贩子们添加三聚氰胺的事情,很多企业早就知道,这是一个不公开的业内秘密,但一直没有出事,大家谁也没有把它当回事。据9月16日媒体报道,质检总局通报全国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含量抽检结果,伊利、蒙牛、圣元、雅士利等22个厂家69批次产品中检出含有三聚氰胺。如果不是事情严重到败露的地步,“三鹿”们一定会把添加三聚氰胺“进行到底”。

  职能部门监管不力导致“三鹿”生产流通环节出现监管漏洞

  三鹿集团凭借着雄厚的实力,使三鹿奶粉、三鹿灭菌奶跻身“国家免检产品”行列,并荣获“中国名牌产品”荣誉称号,三鹿婴幼儿奶粉被确定为国家第一批卫生安全食品。三鹿产品中有50个品种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还有这么多名星大腕为三鹿产品代言,主流媒体为它做广告宣传,对这样的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还有什么不放心的?我们再看看国外是如何保证食品安全的。美国实行联合监管制度,在地方、州和全国的每一个层次监督食品的原料采集、生产、流通、销售、企业售后行为等各个环节。地方卫生局和联邦政府的许多部门都雇用流行病学专家,微生物学家,食品检查员以及其他食品科研专家,采取专业人员进驻食品加工厂、饲养场等方式,对食品供应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监管,构成了覆盖全国的联合监管体系。联邦和地方食品安全执法机构则通过签署协议、人员培训交流等方式加强相互之间的协调和联络。法国实行“从农场到餐桌”的一条龙安全管理,从初级生产(包括动物保护和健康方面)和动物饲料生产,到向最终消费者销售食品,在食物供给链的每个组成部分下工夫。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风险管理人员能够迅速认定有关食品,设法准确地禁售禁用危险产品、通知消费者或负责监测食品的单位和个人、必要时沿整个食物链追溯问题的起源,并加以纠正。
  回头看看我们,这么大的事情出来后,许多职能部门竟然不能准确地说明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更多的是“或许”、“大概”等梦呓般的猜测。

  社会责任缺失导致“三鹿”漠视生命丢弃诚信

  9月11日早上,三鹿集团说“没有证据证明三鹿奶粉有问题”,下午又说“大约有700吨奶粉受到污染”,晚上则说是“奶农为获取更多的利润向鲜牛奶中掺入三聚氰胺”。三鹿的表现让人耻笑。这是一家集奶牛饲养、乳品加工、科研开发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其科技能力还不足以检测到“三聚氰胺”?三鹿确实犯了自欺欺人的错误。
  针对三鹿集团“不法奶农向鲜牛奶中掺入了三聚氰胺”之说,也有化学专家和业内人士提出质疑。如果是奶牛吃了含有三聚氰胺饲料而导致的话,要么不消化而在体内累积,进而伤害其自身;要么消化后排泄,不可能以原封不动的化学形式进入鲜牛奶。如果是奶农把三聚氰胺加入鲜牛奶的话,更是站不住脚。因为三聚氰胺的物理性能“微溶于水”,即鲜牛奶能溶解的三聚氰胺十分有限,并且假使该物质确实有办法掺入鲜牛奶,但其营养比显然会发生较大变化,三鹿集团不会视而不见的。

  相关稿件
· 调查表明:三鹿集团公司主要负责人涉嫌犯罪 2008-09-23
· 党中央国务院严肃处理三鹿事件有关责任人 2008-09-23
· 为三鹿问题奶粉患儿分层、分级、分区域救治 2008-09-17
· 三鹿奶粉事件:又有2人被逮捕7人被刑事拘留 2008-09-17
· 石家庄三鹿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田文华被解职 2008-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