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货币政策与时俱进需要新诠释
    2008-09-16    作者:陈学军    来源:上海证券报

    在外部需求下滑,资源价格长期偏低需要调整的背景下,若央行进一步健全货币体系的策略部署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中心,当能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对促进国内消费增长的作用,尤其能为巨大的农村市场提供良好的货币环境。

  以法律形式明确的“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眼下正受到急剧变化的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现状前所未有的挑战。从货币政策的科学性角度审视,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应该赋予更为合理的新诠释,这无疑是对健全我国货币政策体系最为重要的战略选择。
  历史和世界经济规律在过去的30年中非常眷顾日益开放的中国经济,从外部经济环境来看,世界发达经济体,尤其是美国经济与此同时都处于“大平稳”时代。因此,我国中央银行以“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成功,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取得世界瞩目的成果实践上给予了不可辩驳的有力证明。所以,在相当长的时期并没有太多的声音去质疑:币值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具有高度的正向相关性。
  然而,中国经济在2003年至2007年的“高增长,低通胀”黄金(资讯,行情)周期背后,货币价格的扭曲度正在累积,从1994年中国的经常项目赤字开始扭亏为盈算起,到2007年年底外汇储备余额已经高达1.53万亿美元,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已超过60%,因而,国外市场价格能够比较快地通过传导引起国内价格的变动。此时,由于我们“忽视”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价格形成机制的建设,包括人民币对内的价格稳定,在某种程度上凸显了人民币对外稳定的体制僵化。实际上,这也是在“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的政策目标上,我国与其他发达国家中央银行的政策目的最明显不同之处。
  在笔者看来,健全货币政策体系应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中心。
  自去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和金融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世界粮食和能源价格的高涨,表明进入了全球性通货膨胀的经济周期;美元汇率对欧元、日元、英镑等世界主要货币的急速贬值,全球流动性过剩瞬间就演变为美联储等几个发达国家中央银行向金融市场紧急注资的流动性短缺困境的金融环境剧烈震荡;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金融机构为了粉饰其资产负债的资产损失,金融资本流动方向变化莫测,全球金融产品价值面临重估的风险。反观同期的中国经济,去年底CPI年平均达到4.8%,超出当年年初设定的3%通胀指标1.8个百分点;进入2008年又连续遭受了两次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上半年GDP总值比上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CPI上涨7.9%;在将近10个月的时间内,沪深股市指数下降幅度超过65%。我们不得不接受中国经济遭到了最为困难的现实状况。
  与此同时,关于我国央行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的讨论此起彼伏,更多的是表达寻求解决当前经济困境方法的意愿。把握和解决经济周期波动与长期经济增长之间关系无疑是一件复杂的事情。首先从客观上应该承认,央行货币政策运用是有作用的:今年上半年M2增速基本上围绕17.5%平均水平上下波动,这与去年全年M2平均增速基本持平。自2007年以来,央行已经1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至目前17.5%的高水平。近期中国CPI增幅回落的主要原因是央行成功地控制和频繁的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抑制了广义货币供应增长。
  然而,从货币有效性争论的另一面,可以看到央行利用数量型工具进行对冲操作的空间正在收窄;基础货币中国外资产不断扩张的来源并没有得到控制,也是央行不可控制的外生变量。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仅仅是对银行机构可贷资金数量上的控制,而对消费者来讲储蓄存款随时都可以变现,流动性并没有真正消失。要从根本上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自然地就要落到改变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出口拉动的经济结构存在的失衡问题上来。虽说这是许多待以解决问题的一方面,但是,从目前的我国经济状况而言,在外部需求下滑,长期以来资源价格偏低需要调整的背景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盘活其他诸多问题的关键战略,也是恰逢其时。所以,如果央行进一步健全货币体系的策略部署能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中心,当能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对促进国内消费增长的作用,尤其能为巨大的农村市场提供良好的货币环境。
  无疑,健全货币政策体系需要改革和创新。
  货币政策能够做到的,就是保持货币金融环境的相对稳定,借以稳定全社会的预期,并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和其他宏观调控手段的实施赢得时间和创造适当的条件。由此,央行似应从货币政策上继续加大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改革的力度的支持。利率市场化进程节奏的控制,基本上取决于我国金融发展的深度和金融结构的合理性摆布。目前大约82%的融资来自于银行贷款,来自于债券(资讯,行情)市场和股票市场的比例太低,而在债券(资讯,行情)市场中,又主要是金融债和国债,对企业生产有帮助的也就是6%左右。因此,要大力发展公司债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同时要积极探索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沟通的创新渠道。其次,在货币政策实施方面,央行还应充分发挥其分支机构的区域性作用。如果能够调控好贷款,就能在较大程度上调控好投资,就可以更好贯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宏观调控目标。在市场化利率未能完全体现资源配置效率性之前,还可以积极探索实行有区域差别的货币政策,由央行各分行决定存贷款基准利率,为金融机构自主定价权开拓前瞻性机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