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自救之举彰显房市严酷现实
    2008-09-03    作者:毕舸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王石,这个在房地产牛市就敢喊“房价泡沫早晚会破裂”的人,正在把预言变成行动。日前,万科在上海的8个楼盘集中促销拉开了“金九银十”价格战的序幕,但与此同时,这一连续降价行动也引发前期购房者“退房”的呼声。

  有趣的是,坚持咬住“中国房价还有上涨趋势”的潘石屹尽管宣称 “SOHO中国将在9月1日之后全面提价,平均涨价幅度在5%左右。”然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1日暗访了SOHO中国在北京的两个项目——三里屯SOHO和SOHO北京公馆,却发现,三里屯SOHO不但未涨价,反而还有一些优惠。“嘴上喊涨暗中打折”成为现实写照。
  从去年开始,敏感的舆论已经嗅到一些异常气息——先是温州集资建房的民间维权 “破冰”,虽然经历了多重磨难,但毕竟开始萌芽并为其他地区购房者效仿;紧接着是中央房价调控新政举措的频繁出台,通过拉紧金融信贷杠杆、查处闲置土地等途径,对房市泡沫进行外科手术;在消费者主权开始显现、政府监管强化的双重压力下,投机资本出现外流,房地产销售的人为操纵空间被压缩,中国房市不可避免地与股市一样进入寒冬。
   此时,万科的自救之举就不再是个意外信号,它来自于市场自发调节规律的启动。按理说,价格是产品制造成本、性能、品牌与市场供需关系综合作用下的产物,中国房地产的真实成本究竟占其销售价格的几成,已经有多个版本。而有关房地产领域的各种投诉,包括房屋建筑质量的投诉、房产商在销售过程中“捂盘惜售”、“内部认购”以及种种霸王条款的设置,都证明了其内在品质并不尽如人意。而中国大大小小的房地产商,究竟有多少享誉中外的品牌?
  当初支撑房价高涨的,无非就是那千年不变的 “供需论”,以及由此衍生的人口结构论、人口增长论、城市化发展论等。其价值核心就是土地资源有限,而国人的需求是无限的,以无限需求支撑有限土地价值的暴涨,理论前景非常美好。
  然而,“供需论”的最大破绽在于,它忽略了民众现实购买力有限这一最基本的事实。国民经济对房价飞升、影响居民对其他领域消费力的承受程度是有限的。当房地产把土地从实在的自然资源异变为炒家盛行的 “虚拟资产”,像股票一样在庄家与散户间倒腾时,大盘“永远走高”的托力也是有限的。因此,今年的房市萧条、购房者怒掀“退房潮”以及诸多房产商支撑不住低下高傲的头,其实是对前两年房价严重脱离国民经济基础的报复性下跌。
  当然,在去年的房市虚假繁荣景象背后,权力寻租依附资本盛宴的现象猖獗有加,对国民资源进行垄断控制,采取恶意操作、幕后交易等灰色手段,用老百姓的钱赚老百姓的钱,这才是房地产领域和股票领域最大的隐忧,也是其积重难返的结构性矛盾。
  因此,除了房产商迫于形势的自我救赎外,政府要以空前力度彻查房价背后的利益同盟、官商一体,掀起一场大规模的依法问责风暴,才能让中国房地产走向健康发展之路。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