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通胀下越南劳工权利的两难说起
    2008-09-03    作者:梅新育    来源:上海商报

  尽管中国账面通货膨胀率有所下降,但在世界范围内,通货膨胀压力仍居高不下。高通胀压力令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承受了比发达国家更多的压力,其中劳工权利更因此而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两难境地。

  根据越南政府统计,继5、6、7三个月通货膨胀率分别达到25.2%、26.8%和27%之后,该国8月份通货膨胀率仍高达28.3%,创17年来的最高纪录。通货膨胀率高企推动越南劳动成本迅速提升,罢工增多,劳动力不稳定局面加剧,进而损害越南的投资和出口,就是一个典型范例。
  有文化的劳动力充裕、工资成本低廉且政治稳定等因素吸引了大批外商在越南投资设厂,并成为越南出口和国内市场供应的生力军,外资企业占越南工业总产值1/3强。近年越南工资水平迅速上涨,2002-2005年,越南平均名义工资分别提高12.0%、16.6%、14.0%和16.2%,平均实际工资分别提高7.7%、13.1%、5.8%、7.3%,其中2002、2003两年平均实际工资增幅超过GDP实际增幅。2006年,越南政府将全国外资工厂劳工最低工资标准提高25%,2007年在此基础上再次提高12%,2008年1月河内地区又率先加薪13%,越南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正在迅速缩小。
  无疑,应该通过适度加薪的方式让劳动者分享经济增长的果实,这不仅关系社会正义,也有助于扩大社会有效需求,推动内需持续增长,避免经济增长如同中国这样过度依赖外需而难以自拔;但由于以下3个原因,越南工资增长令企业备受挤压:
  首先,越南工资增长幅度往往超过GDP和劳动生产率增幅。
  其次,由于缺乏广大的国内市场,投资者对越南的定位主要是面向第三国市场的廉价通用品生产基地。然而,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越南的地位并不十分有利。由于没有中国那样在改革之前业已建立的完整工业体系,缺乏相应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益,产业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相当低下,在国际市场上议价能力软弱。越南出口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按不变价格计算,2006年越南制造业总产值420.1万亿盾。在越南2006年出口总额中,原油、煤炭、橡胶、大米、咖啡、海产品6类初级产品就占41%,服装、鞋类、电子产品(基本上只在越南完成低技术组装环节)合计占27.9%。
  这种生产和出口结构决定了越南厂商缺乏议价能力,难以转嫁消化原料和劳动成本上升的压力,一旦通货膨胀推动成本上升,利润空间必将显著缩小;而越南工资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恰恰不仅仅是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也“功不可没”。
  第三,由于通货膨胀率高企侵蚀了工资的购买力,为了维持生活,越南工人越来越多地诉诸罢工来求得增加工资。根据台湾地区驻越南代表处提供的越方统计资料,2007年全年越南共发生罢工400余起;而《华尔街日报》援引的越南官方统计表明,2008年一季度越南发生罢工300次左右,比上年同期纪录的103次高了几乎两倍。尽管越南新《劳动法》规定,工人如非法离开工作岗位,很有可能要向雇主赔偿损失,罢工事件仍有增无减。在企业没有违反法定工资标准、没有侵犯工人人身权利、也没有其它违反劳动法规和环境等法规的情况下,罢工过多,必然危及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
  越南表现出来的问题,中国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尽管程度没有那么极端。为了实现社会正义,为了推动经济增长模式从过度依赖外需向更多地依赖内需转变,我们必须努力维护劳工权利,提高工人薪资水平。然而,在经济国际化的背景下,我们不能不注意到我们在从事这些努力时必定会受到这样那样的制约,我们需要通过遏制通胀为改善国民真实生活水平创造良好环境,我们还需要让收入的提高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相适应。

  相关稿件
 
鍏充簬鎴戜滑 | 鐗堥潰璁剧疆 | 宸ヤ綔浜哄憳 | 鑱旂郴鎴戜滑 | 濯掍綋鍒婁緥 | 鍙嬫儏閾炬帴
Copyright © 2000 - 2006 XINHUANET.com銆€All Rights Reserved. 銆€鍒朵綔鍗曚綅锛氭柊鍗庨€氳绀剧綉缁滀腑蹇�
鐗堟潈鎵€鏈� 鏂板崕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