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还没有构建人民币汇率指数的情况下,通常我们讲人民币升值和人民币贬值主要是指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和对美元贬值。实际上,人民币除了对美元汇率以外,还有对非美元货币如欧元、日元和英镑等汇率。因此考察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影响要综合分析,不仅要考虑到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还要考虑到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的汇率变化。
自7月30日以来,我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曾连续10个交易日呈贬值趋势,尽管8月13日人民币汇率反弹,但随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又呈下跌趋势,而人民币对一些非美元货币如欧元、日元和英镑等货币却保持升值态势,因此关于人民币汇率的走势是否改变以及升值的判断存在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考察人民币汇率走势除了关注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还必须要考虑到人民币对其他非美元货币的汇率,央行公布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中间价必须要考虑到这一点。尽管央行积极推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市场化改革,但是我国人民币汇率还担负着宏观调控的功能,作为宏观调控的工具和目标又决定了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改革不能过快,实际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和非美元货币汇率背道而驰的现实决定了央行需要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和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汇率之间取得平衡。
2006年1月4日,我国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引入了询价交易方式,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改由中外资银行做市商报价产生,人民币对欧元、日元和港币汇率中间价由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分别根据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与上午9时国际外汇市场欧元、日元和港币对美元汇率套算确定。因此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的汇率主要受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和国际金融市场上美元对其他非美元货币汇率的影响,是由这两个汇率共同决定的。从三角套汇的角度来看,如果三种货币三个汇率之间关系不满足三角套汇原理,则投机者总是能够套取到汇差。在我国目前的人民币汇率体制下,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并不是高度市场化的,为了防止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和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汇率之间的投机套汇,维持外汇市场和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必须通过汇率套算确定人民币和非美元货币的汇率,投机者才难以套取到汇率差价,这决定了我国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汇率的形成机制。
实际上,目前我国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汇率并不跟随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方向变化,即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或贬值),并不意味着人民币对欧元、日元和英镑等货币升值(或贬值)。如以前随着美元走软,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但人民币对欧元和日元等货币贬值,而最近随着美元走强,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但人民币对欧元、日元和英镑等货币却快速升值。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人民币和非美元货币之间的汇率是由人民币和美元之间汇率以及美元和这些货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汇率套算决定的。但需要我们引起关注的是:欧元区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美国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人民币汇率的走势需要也必须在这两者之间取得平衡。
笔者认为考虑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走势,必须兼顾到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的汇率。因为我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并不完全是市场化的汇率,央行公布的对美元汇率必须考虑到对人民币有效汇率的走势的影响,而不只是单一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这也可能部分解释了为什么当前人民币对美元不升值反而贬值的现象。
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改革不仅仅是对美元汇率的市场化,也涉及到对非美元货币的市场化改革,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现在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的汇率是由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和美元对该货币国际金融市场汇率共同决定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影响人民币和该货币的汇率,是单向影响的,还没有形成人民币和非美元货币的市场化汇率。因此随着美元市场化汇率改革的不断推进,逐步扩大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汇率上下波动的幅度,直到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汇率的市场化,形成完善的人民币汇率定价体系,不同汇率之间的变动将由市场供给和需求自动调节。
随着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以及对其他非美元货币汇率的彻底放开,我们要构建类似于美元汇率指数的人民币汇率指数,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加准确地分析人民币汇率的走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