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水价为创新水资源管理提供契机
    2008-08-15    作者:于宏源    来源:东方早报

  中国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近日表示,今年将加强资源价格的调整,其中包括水价。同时也要提高治污成本。胡表示,水价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各地水价的影响因素也不同。部分水价偏低的地区今年有可能调高水价。国务院去年底就提出,要加快资源价格改革步伐,逐步形成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成本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中国城市水危机涵盖“量”与“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水量供应缺乏可持续,另一方面,水质污染严重。目前全国668个建制市中,约有400多个的城市已经常年处于供水不足的状态,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达到110多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约60亿立方米。在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个长期受缺水困扰,随着用水量持续增长,水资源短缺进一步加剧;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要高出4倍,单位工业总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要高出10倍以上。全国每天约有1亿吨污水直接排入水体,全国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河段水质受到污染,1/3的水体不适于浇灌,50%以上城镇的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联合国公布的不适合人类居住的约20个城市中,我国占一半以上。空气污染、河流、湖泊、海洋污染严重,致使全国有66.7%的城市缺水。
  因此,进行专门的制度改革,是城市水可持续的起点和必由之路,这是因为,未来的水资源价格和法律改革,将原先属于公共产品的环境和资源成本内化到各个市场交易中去,是对完全城市福利水制度的全方位、系统性“改良”,是对社会利益格局进行重新洗牌的过程。《水法》、《水污染防治法》和《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确立了中国水资源管理的基本制度,把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作为解决中国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的根本出路。然而这些既有制度并不能有效保障城市水利用“量”与“质”两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城市水务严重亏损。尽管投资大师罗杰斯将水资源比作蓝金,认为它日后将如有黑金之称的石油一样珍贵。然而我国原来的水价只包括了水的处理价格,而没有包括水资源的价格,也没有包括污水处理的价格(上海已经分上水下水收费),更没有包括整个水生态的代价。特别是中国的水务由于制度约束长期亏损。国家信息中心的资料显示,由于在政府出资建设并经营水务的体制下,水没有真正被视为商品,整个水务行业投资不足。在全国2469个供水企业中,截至2005年10月底,有1231个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亏损企业比例为50%。另一方面,有关专家认为,按照《水法》以及刚修订后的《水污染防治法》,对不节水和污染的企业处罚相对较弱,这自然会让那些急功近利、忽视环保的企业领导者抱有侥幸心理。
  而国外成功的节水城市也都是以制度创新为基础的,澳大利亚通过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强制推行节约用水。从2006年起,所有新建住宅必须安装比传统标准节水40%的供水系统。浇花园、草坪必须使用经过水资源管理部门核准的节水型喷头,而且要手持喷头浇水,不得使用无人看管的喷淋系统。居民洗汽车只能擦洗,不得喷洗。经过实施,居民用水量节约30%-40%左右。
  据权威专家估计,我国目前的水浪费比例高达28%,因此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同时,引导公众从生活点滴做起,转变不合理的水消费模式,形成节约水资源、循环使用、保护环境的社会风气,将是未来生态城市的社会基础。例如“绿色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三大主题之一,其中节水是重要内容,通过居民身体力行,北京逐渐向生态节水型城市发展。
  制度创新和观念变革将会决定未来城市的可持续。水价改革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令人充满希望和等待的过程。由于涉及供求和市场、政府和制度创新、生活方式和经济增长等许多方面的平衡,城市水价改革不但难以一蹴而就,而且将一波三折。但是我们坚信,制度创新和节水观念将是未来解决水“质”“量”困境的必由之路。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