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紧日子”央企不能只耍“嘴皮子”
    2008-08-14    作者:谭浩俊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面对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国有企业应当如何应对?早在去年末,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就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对大家提出了忠告,他当时最担心的就是个别央企有可能在2008年因为资金链断裂而陷入困境,重蹈几年前华源集团的覆辙。今年以来,他又几次在不同场合提醒中央企业要“捂紧钱袋子”,“过好紧日子”。

  毫无疑问,李荣融主任的话十分正确。但真要把这一要求落到实处,就得弄清央企为什么要过“紧日子”,以及如何过“紧日子”这两个问题。
   首先,不能把央企过“紧日子”的原因完全归咎于企业外部因素的变化。在李荣融主任看来,由于全球经济速度改缓、全球性通货膨胀还在继续、人民币汇率还在上升、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能源和电力价格关系没有理顺等,带来了企业成本费用的加大、效益的下滑、资金周转的放慢、负债的上升、经营的困难,为了防止重蹈几年前华源集团的覆辙,所以央企需要“捂紧钱袋子”、“过好紧日子”。我们承认,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确实给央企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谁也不能保证华源集团的“故事”不会在其他央企的身上发生。但央企过“紧日子”的原因并不能简单地归因于企业外部环境的恶化,实际上,央企在内部管理、营销手段、经营策略、薪酬分配等方面并非做得足够完善。因此,央企过“紧日子”的问题不是一句外部环境恶化、宏观形势复杂所能够表达和概括的,更主要的还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从目前央企的实际情况来看,管理松懈、决策失误、漏洞百出、浪费严重等问题,其危害远比外部环境恶化严重。过“紧日子”的原因,更多的应当是企业自身的需要,而不是完全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如果把过“紧日子”的原因完全归结于企业外部环境的恶化,那会给渡过难关留下许多隐患,产生十分严重的后果。
  第二,央企过“紧日子”的措施要更实在、更具针对性。目前央企采取的过“紧日子”的各项措施都是必要的,如严控费用开支、压缩运营成本、紧守资金链等。但是上述措施给人的感觉更多的还是像教科书,针对性不强,措施不实。如压缩管理费用百分之多少、在年初确定的行政费用基础上降低百分之多少等等。对外界来说,并不知道这些央企每年的管理费用是多少,年初确定的行政费用是多少,压缩和降低以后,还处于一种什么样的水平和什么样的标准等,反倒是有关央企花钱大手大脚的问题公众并没有少听说,而每年国家审计查出的问题也并不少。如此,5%、10%这样的比例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更重要的是在各企业过“紧日子”措施中,都没有提到降薪的问题,而不降薪恐怕很难说是在过“紧日子”。
  所以,李荣融主任提出过“紧日子”的要求是必须的,但更重要的应当回答为什么要过“紧日子”、如何过“紧日子”的问题,并把过“紧日子”的各种措施提得更实际、更有针对性,否则,过“紧日子”的要求很难取得明显成效,也不利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