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如何缓解通胀
    2008-08-14    作者:杨群    来源:解放日报

   通胀阴影并未远去,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6.3%,虽然已连续三个月增幅回落,但绝对数字依然不低。更令人担忧的是PPI(工业品出厂价格),7月份PPI同比上涨10%,为1996年以来最高涨幅,1月-7月份累计,PPI同比上涨8%。可以想见,今年后几个月,需要花更多精力,严防PPI持续上涨带来的通胀风险。

  众所周知,CPI被看作是通货膨胀的重要指标,一年多来,由于CPI增幅始终高位运行,引得多方关注,各种政策举措的出台,以及证券市场的波动,都与CPI数据密切相关。而作为CPI的先行指数,PPI的变化也越来越为人重视。尽管不少专家认为此轮PPI上涨不会很快传导到CPI,但如果对PPI的快速上涨治理不当,工业生产企业成本压力过大,结果依然会向下游传导,从而导致成本推动的通胀继续走高。PPI不断上行,可能使企业成本上升、利润下降,企业投资意愿降低,继而导致GDP增长下降、就业降低。由此可见,针对PPI着手调控,意义重大,难度不小。
  由于CPI与PPI的形成机制不同,引发CPI和PPI快速上涨的原因也不完全一样,可以选用的调控手段也不尽相同。上半年,货币政策已被多次运用,进一步施展的空间有限。而财政政策在组织收入和支出过程中,既能控制需求,又能解决经济结构不平衡问题,或可成为应对PPI较快持续增长更有效的工具。
  今年上半年,国家预算收入完成34808.19亿元,同比增长33.27%,国家预算支出22882.02亿元,同比增长27.69%,收支相抵盈余11926.17亿元。有这样的盈余为支撑,财政政策应该可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如何施展财政政策?此轮PPI上涨,国际资源、能源市场价格上涨的推动是一个重要因素。笔者认为,可以利用税收、补贴、转移支付等手段,抑制原材料消费,补贴亏损行业。当前出口面临较大压力情况下,运用财政政策促进居民增收,提高内需,从而加大消费在经济三驾马车中的拉动作用。通胀带给人们生活的影响,源于名义收入增长赶不上价格增长,因此可以在财政上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的补贴力度,降低通胀的负面影响。另外,在加快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施展财政政策,继续加大对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等领域的支持力度,也有利于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