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下旬国际原油价格大幅回落伊始,英、美等国的零售商就纷纷迅速下调了成品油价格,一方面是市场竞争使然,另一方面客观上也为降低国内通胀作了贡献;8月上旬,成品油下降风潮也波及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地区。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自然要问,中国成品油零售企业是否也应跟进,除此之外,中国能源管理当局还可以抓住这次机会做些什么。
对于上述问题的回答,应建立在一个基本判断之上,即此次国际油价能回落到什么样的水平。答案有两个:一是重新跌回廉价石油时代的水平,即每桶50-70美元以下;二是阶段性回落,在90-100美元一线获得强劲支撑,此后重返历史高位。从国际原油的基本面看,特别是从供给面来看,第一种可能性较小,无论是欧佩克国家,还是非欧佩克生产国,一旦油价下降太多,都会自动调整产量,以维护产油国资深利益。如果权且以第二种可能作为其后推断的出发点,那么,笔者认为,对于中国而言,至少有三件事是必须明确的: 首先,除非国际油价跌穿90美元,否则不应仓促下调成品油价格;相反,应抓住机会进一步理顺资源价格机制,降低中国制造对石油的依赖,因为油价下跌将减轻国内通胀压力,也将缓解成品油价格市场化的压力。一方面,在6月份成品油价格上调之后,国内外成品油价格仍有每吨1500-2000元的价差,也就是说,多数人补贴少数人的不公平现状并未根本改变;另一方面,目前中国原油进口依存度已逼近50%,且有进一步上升势头,从全球能源的供给能力来看,大规模的原油进口是难以持续的。因此,如果在有限的油价下跌通道内,不能完成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改变当前高耗能、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当国际油价再次上涨时,中国经济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其次,顺应时机,加快燃油税改革。燃油税之所以迟迟无法推出,一个屡试不爽的借口就是国际油价太高,而现在国际油价持续下跌,无疑为燃油税的推出提供了难得的机会。笔者衷心希望,这次机会不要再被白白错过,否则燃油税很有可能变得遥遥无期。 最后,战略石油储备应加紧进行。随着人民币汇率的快速升值,中国1.8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中,平均每天都要蒸发掉200-300亿美元,与其坐等这些美元平白消失,不如买进石油作为战略储备。若能在30美元每桶的廉价油时代大量采购固然理想,然而,目前看已不大现实,能在油价回调的当下买入也不失为理性,如果一味要等最低点的话,恐怕风险太大。而加入作为主要石油消费国组织的国际能源署(IEA)则是中国建设战略石油储备的重要一步,这有助于增强中国与其他能源消费国之间进行政策协调的能力,并提升中国战略石油储备的信息搜集和管理水平。IEA近日已公开表示,欢迎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原油消费国成为该机构第一批发展中成员。 无论如何,笔者相信,油价下跌留给中国作出宏观战略调整的时机可能不会太长。如果不能抓住机遇及早作出决断,将错失良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