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通胀的主要着力点应转向PPI
    2008-08-12        来源:

  就在CPI正在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发展,呈现逐月回落的良好态势下,PPI却朝着相反的方向运行,呈现逐月上升的态势,这不能不令人担忧。

  据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了10.0%,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了15.4%。PPI的持续快速上涨已经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对CPI的控制和老百姓生活的改善也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首先,工业品生产企业已经难以承受。7月份,PPI的涨幅可以肯定将高于同期CPI的涨幅,可如果不是国家有关部门的严格控制和限制,PPI的上涨幅度一定会更大。因为同期的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的上涨幅度高出PPI达5个百分点。与一般加工工业7.7%的上涨幅度相比,更是高出了一倍。两者形成的较大利益差额都由工业品生产企业消化了。
  问题在于,这种消化在短时期内还能让工业品生产企业勉强应付,而长期则任何一家工业品生产企业都无力承受。其结果要么是PPI同步上涨,要么大量工业品生产企业关门打烊。实际上,目前大量中小企业倒闭,也与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的快速上涨是分不开的。
  其次,影响PPI的各种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虽然从目前的情况看,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已经停止上涨,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跌,并没有出现人们担心的向200美元/桶冲刺的问题,并很有可能在120美元出现一段时间的徘徊;另一方面,对PPI影响很大的铁矿石价格,据有关方面认为,继续上涨的可能性也已经不大,并将会出现一段时期的相对稳定。那么,这一切是否意味着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价格已经进入了稳定期呢?很显然,现在就下这样的结论为时尚早。因为,无论是石油还是铁矿石价格,出现价格相对稳定,都可能是暂时的现象,也可能是途中暂息,远没有达到可以让人高枕无忧的状态。任何一种外部因素,都有可能重新将其“激活”,出现新一轮上涨。更有分析家认为,石油和铁矿石价格的暂时“安稳”,可能隐藏着更为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国际 “炒手”有可能把眼睛转向了煤炭,想在煤炭价格上做文章。果真如此,对我国来说,这可能比石油和铁矿石价格的上涨更可怕、更危险。所以,导致PPI上涨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工业品生产企业如何应对,如何控制PPI的持续上涨,是一个值得研究和关注的问题。
  再次,PPI对CPI的传导不可忽视。我们说,PPI居高不下最令人担忧的是对CPI的传导作用。虽然在各项政策的共同作用下,CPI得到了有效控制,正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并有可能超出我们的预期。但PPI的持续、快速上涨又给CPI调控目标的实现留下了许多不确定因素。面对原材料、燃料、动力等购进价格的调整上涨,一些工业品生产企业正在积极活动、积极筹划,随时都有可能调整产品出厂价格,如此,很有可能带动新一轮产品价格的上涨,并引发CPI的新一轮上涨。因此,就目前而言,PPI对CPI的传导,可能比CPI内生的上涨力还要大,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觉。防止通货膨胀已不能只把眼睛盯在CPI上,而应当转向PPI,把控制PPI的高位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着力点。
  就眼前而言,可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一是进一步加大对工业品出厂价格的监管,按照“只看效果,不管手段”的原则,用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严格控制工业品价格的上涨,减少PPI对CPI的传导;
  二是严格控制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出口,在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过快的情况下,一定要限制能源和重点原材料的出口,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缓解上游产品价格上涨过快的矛盾;
  三是充分发挥巨额外汇储备的作用,巨额的外汇储备,不仅正在迅速贬值,而且隐藏着巨大的通货膨胀风险,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方面可以利用外汇储备购进一定数量的能源和重点原材料,而另一方面则可以调剂一部分外汇储备,用以补贴能源、重点原材料进口企业;
  四是进一步控制固定资产投资,为了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可放在非生产性投资项目、非国家鼓励性生产投资项目等方面,特别是政府非生产性投资项目,一定要严加控制,以减少对能源、重点原材料的消耗,达到控制PPI的目的。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