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面向专家进行了一场我国房价是高还是低的调查,结果52%的经济学家认为房价“较高”,31%认为“过高”,只有1%认为房价“较低”。(见2008年8月5日东方网转《北京晨报》)
谢天谢地,总算只有1%的专家认为房价“较低”。如果认为目前房价较低的专家不是1%,而是52%,那么如今的房价不真是较低了。房地产商不是可以名正言顺地将不低的房价再往上涨了。 我不知道,房价高低与否这样“春江水暖鸭先知”的问题为什么要找专家去调查。难道只有专家才能准确知道房价的高低?难道专家的看法才与客观情况相符合?难道专家的看法才能让人信服?
房价高低与否,用不着找专家去调查,用不着凭专家的说法去判定。只要问问老百姓,只要看看老百姓买不买得起房子,看老百姓买房占了整个收入的多大比例,这就行了。如果老百姓普遍地说现在的房价贵,房子造好了以后老百姓买不起,房子空置成为很普遍的现象,买房占了老百姓整个收入的大部分,那么不管专家的看法如何,房价肯定是高了。 现在,像“春江水暖鸭先知”这样的问题都喜欢问专家。好像问了专家这结果就科学,就牢靠,就权威,就能让公众口服心服。然而,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时专家的看法却受到公众的普遍质疑或反对。比如,我国移动通讯的资费究竟是高还是低的问题,猪肉价格、燃油价格、水电气等价格高低的问题。 专家当然有知识有学问,他们对问题的看法具有权威性。因此,我们办事情当然得问计于专家。但是专家毕竟只是某一方面的专门家,而不是天下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神仙。在他们非专业的领域,实事求是地说,他们比普通的人高明不到哪里去,甚至还不如普通的老百姓。譬如,一个医学专家能懂房价、电价、水价吗?能知道菜市场的猪肉卖多少钱一斤吗?再就是专家在民生之类的问题上与普通老百姓隔着很厚很厚的一层。他们难以体会到老百姓过日子的难处。他们只能从他们的生活感受、专业知识上去考虑问题。有的甚至由于利益关系为与自己利益息息相关的集团考虑问题。现在,专家在民生问题上发表的一些看法遭到公众的质疑、反对,其根本原因恐怕就在这里。 在决策科学化的当今,应该向专家做调查,向专家征求意见和看法,向专家咨询。但是在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上,在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上,还是得问问老百姓。只问专家不问百姓,结果讲出来的话很有可能伤老百姓的心,办的事很有可能伤老百姓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