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不下跌就算维稳成功
    2008-08-06    作者:叶檀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明确地说,所谓维稳行情,能够力保不大幅下挫就算成功。
  中国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都面临两难选择。就实体经济而言,是在增长与通胀之间左右为难,资本市场则在做大市场、保护国企与市场维稳之间左右为难。
  实体经济水落石出,是时候改变紧缩政策,否则中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将成为牺牲品。市场暖风频吹:国家主席胡锦涛8月1日向海外媒体表示,中国的国内经济面临着日益增多的挑战和困难,我们希望深化改革和开放,通过政府的各项政策来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并控制物价上涨。而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鹤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标题就是“没必要加大调控”。另有报道称,央行允许商业银行将今年人民币新增贷款额度较年初设定的规模扩大5%,这意味着下半年将可以增加投放大约2000亿元人民币的贷款,新增的5%信贷额度将明确用于中小企业和农业领域。
  有关信贷紧缩的争论基本水落石出,6.7万家倒闭的制造企业数量足够让那些继续紧缩论者闭嘴,除非他们能够创造出上千万的就业岗位。
  虽然为时太晚,毕竟亡羊补牢。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使用的信贷紧缩抑通胀的办法无法适应当下的形势。此次通缩而遭殃的中小企业融资难,可能催生民间信贷合法化。据悉,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国家发改委目前正同有关部门研究建立 “国家中小企业银行”,在税收方面,有可能把中小企业起征规模标准从年纳税额30万元提高到约50万元。
  虽然笔者为适应经济形势而及时改变的政策叫好,但不得不指出,目前不管是国际还是国内市场,我们尚未看到市场趋势性改变的任何征兆。
  从政策的制定、落实到实体经济的转暖,资本市场信心的恢复,需要一段时间。目前的情况是,市场忽上忽下,美国公布的数据时好时坏。就像对油价的判断,有人认为会下降到每桶70~80美元,而有的则认为不会低于100美元。出于本轮经济景气周期结束的判断,笔者曾经提出,每桶下降到70~80美元是经济大滑坡的标志,而每桶维持在100美元以上反而是美国经济暂时企稳的象征。由于欧美央行不顾一切的救市,国际经济不会陷入1929式的大萧条,靠战争解决问题,但长期滞胀无可避免,对近几年的资本市场都不利。
  总而言之,很少有主流资金认为目前是值得放手一做的景气周期,这就决定了我国维稳维得格外辛苦,而国际市场已经一地鸡毛,53个国家通胀超过两位数,亚洲各国财政部与央行为了保增长还是防通胀,大起争端。
  一个不可变更的趋势是中国是风雨飘摇的世界经济中的避风港,关于中国GDP仍在10%以上预测比比皆是。A股股指的下挫不应该妨碍我们看清这一点,但这绝不意味着A股市场会产生赚钱效应。相反,由于中国的开放速度加快,因为资本市场不足以接纳全球资金,因此,造成管理层加速开挖蓄水池,先是大盘股全部上市,而后是推出创业板,然后红筹股回归,最终做到市场体量世界第一。在维稳与做大市场容量之间,存在不可调解的矛盾。
  维稳的一点点可怜的反弹,被源源不断的解禁股所稀释,陈发树先生的发家史是让人看清资本市场的又一面镜子。就在此时,大盘股上市乍开还堵,中国建筑等过会而不发,让投资者觉得芒刺在背,而南车股份上市让人陡添一份寒意。56家公司定向增发收购资产预案的上市公司外,还有无数企业等着增发,让人感觉最后的疯狂。
  经济景气周期下行,的确是并购重组的最佳时节,让人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所有的公司都只在资本市场上圈钱重组,而不能采取换股加自有资金的方式。这只能有两个解释:一是这些上市公司都是“铁公鸡”,上市公司圈钱既然成本为零,不圈白不圈;还有一种解释是这些企业自有资金不足,根本不可能依靠自身的力量进行并购重组。这些企业的重组是政策的产物,而不是市场的选择,根据以往国企重组的经验,这些重组基本上不能给投资者带来什么收益。
  考虑到普通投资者,政府就应该拒绝这种圈钱公司的做大行为,但考虑到国家战略,并购与做大则是现行国企成为经济砥柱逻辑下的必然选择。因此,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维稳大多数只能停留在口头上,因为谁也不愿意动真格,改变目前经济的基本格局。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