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社保卡能最终取代居住证
    2008-08-01    许斌    来源:中国网

    人口自由流动必然会增加社会管理难度,倘不能将流动情况及时准确地纳入到现实管理体系中,会引发社会灾难,导致整个社会陷入无序状态。
    为避免整个社会陷入无序状态,许多城市强制实行了暂时证制度。但效果却不如人意,不为待办者支持,亦不为公众支持。并非错在将流动情况及时准确地纳入到现实管理体系中是否有必要,而是错在纳入,是一种保障性、自愿性纳入,还是一种强迫性、掠夺性纳入。
    保障性、自愿性纳入的基础,是现代社会必须要建立起完整、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而且是整个国家范围内一体化的保障体系、不因地域或户籍等其它现实因素予不同群体歧视性对待。当社会保障体系在生活中不可或缺,自由流动的公民,无论流动至何处,“开门第一件事”就会是接续社保卡,前提是在整个国家范围内的任何地方都实现了接续方便。例如最为人期盼的养老金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流转。以社保卡为基础,足以实现对全社会的有序管理,管理以温和的、善意的、特别便利的方式在不经意间完成。
    暂住证制度最为人诟病时,正是社会保障陷于冰点,住房、医疗、教育,纷纷实行了市场化,至于就业,更是早已实行了彻彻底底的市场化,理论上依然存在的社会保障体系实质性崩溃,成为社会的人,对于自由流动的公民,只见负担而不见获益,于是千方百计逃避成为社会的人。同时,实行暂时证制度尽管也是为了将流动情况及时准确地纳入到现实管理体系中而不得不为,但在实行过程中,也渗杂有过多的灰色利益,于是不能不强迫性、掠夺性实行,终于“两面不讨好”、骂名满天下。

    拟将于2008年8月1日起正式开始实施的深圳市居住证制度,包括已经或即将在许多城市陆续实行的暂住证改居住证,其革命意义在于:在逐步加强社会保障力度的前提下,通过承诺给予流动人口市民待遇,慢慢开始了从强迫性、掠夺性管理向保障性、自愿性管理的转化,为现实的人口管理涂抹上了温和的、善意的亮色。(《南方日报》) 

    尽管进步是革命性的,也不得不承认,这样的居民证制度中充满了无奈,有些是深圳或其它城市能够解决的,例如不应算计式地设计与实行制度,不应以正式工作、学历等为标准限制申办群体,公然歧视标准外群体并落实对他们的有罪推定。这样的算计,与一个特别陈腐的人口观念有关,即人,不是社会最可宝贵的财富创造者,而是自然资源的单纯消耗者。
    另有一些无奈,为重中之重,是深圳或其它任何一个城市无力单独解决的,就是要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不仅要立法规定公共财政收入,包括预算内与预算外的公共财政收入在内之综合公共财政收入的相应比例必须定向用于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不能再走放弃社会责任的老路、导致社会保障空有其名了,否则,市民待遇变成了无待遇,谁还希罕享不享有市民待遇呢?不客气地说,目前在内地一些中小城市实行的变农村户籍为城市户籍的改革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在这些地方,城市户籍的含金量甚至已低于农村户籍,已基本不享有实质性的社会保障,不如保留农村户籍还能分到几亩地。更重要的是,必须是一体化的保障体系,“普天之下,率土之滨”,不分地域、职业、户籍的中国公民都能够享有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只有实现了一体化,才能够实现自由接续。不能实现一体化,被迫采取在深圳等许多城市独立实行不可接续的居住证制度,造成行政成本过高外,还不可避免会渗杂有地域、户籍歧视,且实际保障水平必然很低下、难以与社会经济展水平相适应。
    实际上,二元制户籍制度首先表现为一种社会保障制度,脱胎于中国传统的、很美丽的梦想:“耕者有其田”,尽管我们越来越发现二元化保障模式不公平。所以改革的办法,必须是代之以更加公平的、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体系建成之日,户籍改革即水到渠成,无视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谈户籍改革是南辕北辙,连原有的基本保障功能都会失去,遑论进一步实现公平。
    我期待社保卡能最终取代居住证,便是希望国家承担起责任,公共财政收入的分配越来越公平,一体化的、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能够建成,实现了社保卡的自由接续,成为公众生活之所依、之所靠、之时刻不能离,在流动的过程中,首先想到的就是在流入地办理社保卡的自由接续,无论流动频率多高,整个社会都处于有序状态,现实管理以温和的、善意的、特别便利的方式实行,不再需要依靠强制性、歧视性的手段来实现有序管理。一个公民,他愿意流动到本国的哪个地方就流动到哪个地方,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享受到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不需要额外办暂住证,也不需要额外办居住证。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