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中小企业重点不在松调控
    2008-07-10    作者:傅勇    来源:新京报

  近日,决策层对浙江民企展开密集调研,传递了其对中小企业困境的高度关注(《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7月9日)。在宏观经济走势扑朔迷离的当下,这些风向标式的举措引发了各界对宏控调整的广泛联想。

  应该注意到,在货币政策和贸易政策从紧的背景下,中小企业受到了首当其冲的影响。银根收紧凸显了中小企业在正规金融部门的融资弱势,而国外需求的下降和国内“促平衡”的贸易政策也减少了以出口为导向的盈利空间。由此而来的政策建议集中于,放松货币政策,同时将外贸政策重新调回到全面鼓励出口上来。
  尽管如此,笔者认为,当前放松金融调控的调控还未成熟,至少货币政策仍应将控制通胀作为其首要任务。从国际上看,此轮通胀是继1970年以来最严重的一轮通胀周期,中国的通胀有其全球背景,不太可能是一个短期现象。从国内看,食品能源价格的上涨,部分原因是纠正过去收入分配结构失衡和产业结构失衡的结果,具有一定合理性和可持续性。此外,今年后半年物价压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翘尾效应的显著下降,这并不意味着物价形势已获根本逆转。
  那么,如何在紧缩调控的背景下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首先,适时调整紧缩货币政策方式,变数量型工具为价格型工具。同样是紧缩货币政策工具,如果采取价格型工具,资金配置结构将更有利于中小企业。在信贷规模控制时,中小企业基本被排斥在正规金融部门之外,而如果提升贷款利率(同为紧缩政策),中小企业在信贷市场上的竞争力就会体现出来,并更容易获得贷款。
  其次,改革现有的金融体制,支持民间金融的规范化实体化。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灵活多样,各国均存在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一个办法是充分利用现实中大量存在的民间金融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通过正规化实体化来控制民间金融的信用风险,降低借贷利率。诸如小额贷款公司这类金融机构,将有可能成为充裕的民资和中小企业之间的桥梁。
  再次,发展更多的旨在支持中小企业的金融创新。可以借鉴国际经验,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引导发行小企业集合债,创设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等。
  除金融政策之外,有关部门可以组织一些针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性贷款,尤其应考虑对部分企业给予一定的财税优惠。笔者建议,出口退税率调整可细分行业,对出口企业有压也有保。作为一种积极的财政政策,在WTO规则许可的前提下提高出口退税针对性强,比放松整个宏调基调的副作用也要小得多。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