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税改革需要长远眼光
    2008-07-09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事关资源税改革方案出台的消息由来已久,经过消息面反复教育之后人们达成了一个共识,即“资源税改革必然将出台,但不是现在”。股市对此税的反应更为激烈,上周五关于资源税改革方案即将出台的消息重挫了煤炭板块,而近日适时地否认则支撑了石油、石化板块的迅速爬升。

  资本市场的反应只是资源税改革方案推出问题的一个附带的连锁反应,决定其推出的还是对宏观经济承受能力的现实考虑。对于资源税改革的必要性,专家、媒体都已经作了详尽的阐述,大致包括课税范围狭窄、从量计征手段不能体现税收的弹性调节作用和资源单位税额较低等问题。该项改革是大势所趋,但目前却面临通胀的现实。对通货膨胀的担忧使得市场和政府对于推出资源税改革慎之又慎。从我国的GDP结构上看,虽然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但第二产业仍然占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48.9%(2006)。第二产业对于资源价格敏感程度远高于服务业与农业,2008年上半年PPI指数连续超过CPI上涨体现出了原材料价格对于工业品价格的压力。此外,在第三产业中也并非不完全受到资源价格的影响,例如第三产业中增长最快的交通运输业对于油价相关的波动反应敏感程度甚至大于工业企业。资源税若以加大税额、提高弹性、扩大范围为指导思想进行改革,无疑会加剧通胀。
  除了对于通货膨胀的忧虑,经济衰退的风险也在慢慢进入人们的讨论视野。进入2008年下半年,关于增长和衰退的争论出现了,一种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下半年经济虽有下行风险却能保持匀速增长,而通胀压力将会减轻,经济拐点极有可能在2009年出现,到时衰退将是中国经济面临的首要问题。而直觉和常识告诉我们,经济衰退和增税政策不是合理的搭配。衰退会制约税负转嫁过程,而且对资源、电力价格的管制导致生产企业承担更多成本。如果经济处于衰退之中,资源税可能会加剧衰退。
  因为,在经济过热与经济衰退的不同条件下,税收转嫁的过程不同。在经济过热的情况下,若对资源产品增税,价格变动容易被下游产业吸收,税收转嫁也能因此而成,价格转移到消费者那里,通胀就因为税收的增加而加剧了,这就是我们现在普遍认为推迟资源税改革的理由。而在经济衰退的环境下则并非如此,消费不足和生产过剩导致了资源品议价能力削弱,议价能力较弱的企业自然在价格变动中承担较大部分的成本上涨,税收的变化和负担将大部分加在资源生产部门上,价格无法传导而成本却上升,结果只能是加剧经济衰退。
  可见,作为一项增税政策的资源税改革,目前仍未出台有一定的现实原因,那就是出于通胀的考虑,此外,可能的经济衰退风险亦是这项改革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不过,在税收中性不可能实现的情况下,哈伯格三角(垄断造成的损失)的存在是必然的。无论在什么时候,一些观点都会有充分的理由证明资源税改革将给宏观经济带来一些影响,但是如果我们总是在考虑如何回避,那么资源税改革的时机永远是个谜题。目前来看,较低的资源价格已经不能反映资源的需求稀缺程度,也不能完全反映供求关系以及环境污染造成的外部成本。长远来看,推进资源税改革就是希望用税收手段提高民众充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没有一定的利益损失就不可能有节约意识的坚固。所以资源税改革的理由是充分的,就资源税改革本身来说,越早推出越好,该来的迟早会来。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