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经不起“休克疗法”
    2008-07-04        来源:现代快报
    稳定,股市要稳定,楼市也要稳定。
    新华视点关于中国股市的通讯,给股市打了一剂强心针。但新华视点对房地产的解读却在纷纷扬扬的深圳房价打赌闹剧中被忽略了。
    房地产行业应该怎么走?新华社这篇题为《破解2008楼市迷局》的文章试图解答这一问题。既不能刻意打压,也不能有意制造泡沫,让房地产行业回归高效与理性的发展轨道,是希望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人的共同期许。
    文章首先肯定房价稳步回落是好现象,此轮房价下调属于正常回调,值此关键时刻,既不宜煽动消费者情绪,使房价出现暴跌,导致房地产行业的损失蔓延至其他实业与金融领域,也不能夸大调整危害,要求政府在房地产行业实行救市举措。因为,房价问题不仅仅是房地产行业的问题,上关乎数万亿元的商业贷款和个人贷款,下涉及几十个相关行业,中间还夹杂着千家万户。这决定了任何过速的“休克疗法”都是危险的,楼市调控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只能采用“渐进疗法”。比如不断释放调控信号来干预市场预期,切实增加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中小户型中低价位房的有效供给,以舒缓供求关系;同时,收紧房贷,让银行缓释风险。
    其实,我国房地产之所以大起大落,原因就在于房地产行业成为政策催热市场或者给市场降温的工具。
    2003年开始的房价上升,目的很明确,抑制非典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使经济与内需保持一定的增速;而此轮房地产下挫,目标恰好相反,为了控制急剧上升的经济温度和越来越失控的资本产品价格。本轮下调的主要原因是政策调控,银根与地根两根齐收,银行提高第二套房首付比例,降低利率优惠,增加二手房税费与收紧开发信贷、严控土地开发期限,增加房地产投资者的负面预期,由此挤压房地产投资需求,导致投资需求高的地区房价节节下降。
    从深圳与上海两地不同的房价表现可见一斑。深圳去年房价最高期,投资需求最高占比70%以上,挤压投资性需求之后,房价直线下挫。而上海房价基本保持平稳,原因在于上海市场的自住性刚性需求占比较大:从去年到今年,自住性需求一直稳定在七八成左右。严厉的调控政策并没有使上海房价出现大幅下挫。事实上,上海有前车可鉴,2005年,政策打压导致占比达到总体需求五成以上的投资性需求严重下挫。
    中国股市、楼市,各个行业受政策影响极大。因此,在经济转折的关键时刻,有关方面必须以冷静的头脑、科学决策,而不能受制于利益集团与某些为一己之名考虑的民粹主义观点。因为这些利益中人往往出于一己之私,罔顾大局,观点极端,证据匮乏。
    我们一方面应该承认,前两年的房价高速上升已透支了房地产行业与中国经济的发展体力,但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房地产是拉动内需的重要力量,牵涉到50多个相关产业,房地产贷款是银行风险与收益的重要来源。急升固然会透支未来发展体力,急挫则会使中国经济处于巨大的风险之中。渐变与高效是中国房地产转型的关键词。
    中国经济模式被捆绑在以房地产业为主的既定的经济发展路径上,这种模式不是好事,却是现实,面对这样的情况,考虑到各方的承受能力,采取渐变政策才是社会成本最低的方法。与此同时,政府应该提供优质房地产企业以发展空间,通过此轮房地产市场调控,将低效与低质企业驱逐出市场,而使有信用、市场效率高的企业支撑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未来,达到优币吞并良币、澄清市场秩序的目标。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