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批准了金龙鱼食用油的提价申请,目前卖73~74元的金龙鱼食用调和油将上调20元;目前卖101~102元的玉米油可能上调10元左右;花生油也会涨价,涨幅还无法预估(4月2日《信息时报》)。
实事求是地讲,我非常理解宏观经济学家们所言“2008年价格闯关”的重要性,目前的关键在于,如何让价格涨价所引起的震荡更小,让民众,特别是承受能力最弱的贫困阶层能够承担。一段时间以来,国家在向生活困难群众发放物价上涨补贴的同时,也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补贴生产者。面对两种补贴,笔者认为对一个关键问题必须认识清楚:当价格闯关不得不行,而补贴金额有限时,我们究竟是应该以补贴生产者为主还是以补贴终端消费者为主。 市场经济,价涨价跌,本是一个常态,但让笔者忧虑的是,政府希望通过以补贴企业,让其消除涨价压力的做法,是否会收到预期效果。首先,涨价的压力从上游传导下来后,政府财政能力再强,也阻止不了价格规律发挥其作用,政府的补贴投入再大,对于市场规律来讲,对于物价上涨的趋势而言,很可能是扬汤止沸。 其次,企业法人自有其独特的利益追求,企业享受了政府的补贴,并不必然用于终端的消费者,也可能用于自肥。具体到食用油涨价这件事,是否会有一些食用油企业,利用前段时间政府对于其的补贴大量生产,而在现在涨价后销售。 当政府大量的钱用于补贴企业时,势必降低其关注民生的能力。而就市场而言,只要政府保证其充分竞争,那么我们可以期待在价格的新水平下平衡下来,上下游的产品价格能够很合理,政府可以乐观其成,但通过补贴生产者的方式稳定价格,则有可能扭曲价格形成机制。 为平抑油价,而补贴油厂的新闻,声犹在耳,而今天的涨价声又起。所以,巨额的补贴为何不更多地用于那些承受最差的弱势群体呢?这是价格闯关过程中,必须直面的一个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