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统领金融监管大局不是好主意
    2008-04-02    作者:傅勇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美国财政部已于周一向国会提交了一份题为《金融监管蓝图》的提议,由此拉开了美国金融监管体制80年来最大调整的序幕。无疑,金融监管大变革将是这场危机所留下的最重要的制度遗产之一,也体现了其反思高度。
  提案的最大亮点在于,力挺美联储统领金融监管体系。传统上美联储只在监管商业银行方面拥有特权,而这份提案建议,美联储的监管范围应由商业银行扩至投行、对冲基金及私募基金,甚至有权检查上述机构的内部账目。也就是说,凡与市场稳定有关的事情,美联储均有权过问。
  这会是一个好的选择吗?答案是,这一方案虽契合现实金融格局和美联储的独特地位,但未必是一个理想的方案。
  因为由美联储统领混业监管依然令人担忧。隐忧来自央行的道德风险,而不仅是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现实中,人们已广泛关注到美联储救市可能会造成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即美联储的救助行动,会鼓励金融机构从事进一步的冒险行为。然而,较少被关注的是,美联储本身也存在的道德风险。
  美联储的道德风险源自货币政策的动态不一致性。这是因为,美联储放松货币政策在短期通常会是稳定金融市场、刺激经济增长的强心剂,但在长期将不会影响实际产出和就业,只会带来物价上升。在任的货币政策制订者可以通过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制造”繁荣,而将泡沫破灭的痛苦留给他的接任者。这意味着,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可能是现任决策者的最优选择,但对长期经济稳定却是灾难性的。
  如果事实如很多经济学家所认为的那样,美国乃至全球资产泡沫是长期低利率政策的后果的话,那么这些成本要由当前的美联储而不是由决策的发出者格林斯潘来承担。在格老长达近20年的任期内,美国经济享受了一段低通胀和低失业率的美好时光,前后只发生过两次轻微的衰退。
  正如有经济学家所指出的,如果让中央银行在道德风险和金融稳定两者中选择,道德风险总是落败。
  就最后贷款人而言,首提者白芝浩(《经济学人》杂志第一任编辑)本人的观点是:在有良好的抵押物的基础上,英格兰银行应该随时准备以高利率向商业银行提供无限量的贷款。
  尽管美联储的救市努力至少可以在白芝浩那里找到依据,但问题是,白芝浩从未建议过中央银行应降低成本甚至无成本地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美联储通过各种手段致力于向银行体系注入流动性,实际上是不计成本地向商业银行提供定量贷款;而美联储降低再贴现率,则向银行敞开了以较低成本向央行融资的大门;通过大幅下调基准利率,美联储实际上是在帮助银行相互之间以及向社会以较低的成本融资。因而,中央银行在眼下次级债危机中所扮演的最后贷款人角色并不符合白芝浩的原意。
  这些激进的措施已经引发越来越多的通胀担忧。这意味着美联储正在经历另一轮严重的信用危机,并最终可能再次印证央行的道德风险。将金融监管大权集于美联储,无疑将放大这种发生道德风险的概率。在央行的监管下运作的任何一类金融机构,只要发生危机,就都可以要求美联储救助,并且,美联储将无法拒绝,因为这些危机是在美联储的监管下发生的。
  或许一个更好的替代框架是,成立类似英国的超级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服务局(FSA)。这个方案的好处是,一方面实现统一并简化了金融监管,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央行和金融机构双向道德风险的共振放大。

(作者供职于央行上海总部金融市场研究处,文章代表个人观点)

  相关稿件
· 周春生教授:从美联储走来的中国经济学家 2008-04-02
· 关键数据即将出炉 测试美联储行动是否见效 2008-04-01
· 美联储变身“市场稳定监管者” 2008-04-01
· 美联储援助贝尔斯登遭抗议 2008-03-28
· 美联储解决抵押贷款问题应具有“创新性” 2008-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