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07年中国经济运行的主要数据:2007年中国GDP达到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全年进出口总额217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78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2%;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8%,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
除了CPI的涨幅,这样的一份2007年经济总结应该是令人满意的,然而全球经济有可能陷入衰退的事实,似乎又给中国经济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 在次贷危机不仅对欧美大型金融机构造成重创,还给整个信贷和证券市场带来信心危机后,美联储于22日决定紧急降息0.75个百分点。美联储有足够的理由这样做,因为美国经济减速已在所难免,而出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的经济学家们则警告说,全球经济恐将受到拖累。 一旦美国、乃至世界经济放缓,甚至陷入衰退,肯定会给中国经济带来影响。例如外需的下降有可能影响中国的出口等,但就目前而言,中国经济的基本面还不至于受到太大影响。事实上,中国宏观经济所处的阶段与发展的现状已能保证我国在现阶段至少能够独善其身,继续维持稳健的高增长态势。 首先,从内部环境来看,中国目前仍处于“重化工业化”的经济追赶阶段,其发展的思路都是有经验可依的,结合中国自身的发展情况,继续稳健地推进中国工业化进程是未来较长一段时间的主旋律,中国政府也据此制定了到2020年前实现中国“重化工业化”完成的既定目标。只要这一既定目标和思路不变,中国经济增长就不会出现大幅滑坡。 其次,从外部环境来看,中国的出口会受到一定影响,但影响不会很大。一是美国早已不再是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国,而欧盟经济相对于美国稳健对中国出口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二是中国出口的产品中绝大多数以低价的实用消费品为主,其中很多是发达国家居民所急需的生活必需品,这部分消费品对价格的弹性并不敏感。实际上,当经济衰退以后,美国居民的购买力降低后,其购买中国制造价廉物美的产品的可能性反而会上升,中国的出口并不会出现较大的下降。事实上,中国此前已经在积极平抑贸易顺差过大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世界经济放缓甚至有可能帮助中国经济顺利实现“软着陆”。第三,中美之间升息与降息周期的反差推动了海外资金流向中国,而中国可以不断推出新政,借此机遇提高资本账户的开放度与合理利用外资的能力。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管理司司长邹林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下一阶段将拟发布《境内机构境外投资外汇管理规定》,继续放宽资本流出限制,同时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切实提高利用外资质量,逐步使我国成为利用外资的强国而不仅仅是大国。 世界经济放缓对目前中国而言,只是外部发展环境出现了局部改变,并不会带来全局的恶化。不过,中国仍然需要做好应对的准备,尤其是应该积极扩大内需,这也是保证中国经济在外部环境恶化时期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具体而言,应该完善社会保障,提高增强公共财政支出效应,提供更完备的住房、医疗、教育与失业等社会保障体系,解决中国居民的后顾之忧,释放其潜在的消费能力。 可喜的是,中国今年将陆续出台可增加人们消费能力的政策,如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继续扩大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降低人们的医疗和养老负担等。政府也计划今年新增1000万个城镇就业机会,这些都意味着政府将更加注重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只要中国能妥善地解决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内需的工作,那么中国在全球经济放缓中独善其身应无大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