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性或是股市吸引力下降根源
    2007-12-24    作者:石胜利    来源:上海证券报

  有两个信息表明我国股市吸引力在下降。其一,据12月22日的《环球时报》报道,美国的美林投资银行近日公布了一项对投资经理人的调查,“在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中,中国的股票市场是最不受投资者青睐的”。这么差的结果上次出现的时间是2005年。其二,央行最新发布的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第4季度居民认为当前选择购买股票最合算的占比快速回落,比上季度下跌8.5个百分点,降至35.8%。此外,反映家庭拥有最主要金融资产为“股票”的占比,于今年2季度的历史高点12.8%回落,降至本季度的9.8%,连续两个季度累计下跌3个百分点。
  股市吸引力下降是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股市保持着一定的吸引力是非常必要的。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曾表示,近年来,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使得直接融资比例稳步上升,有效地改善了我国的金融结构,分散了金融系统风险,中国金融体系开始了结构性的转型。2006年我国资本市场资产占全部金融资产的比例为22%,截至2007年9月底,这个比例超过30%。但与美国相比,这一比例仍显得较低。2006年,美国股票、债券、银行资产占全部金融资产的比例分别为35%、47%和18%。
  研究表明,居民金融资产对以货币购买力体现的居民消费水平具有重大影响。金融资产增加,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就会增强。反之亦然。在我国全力以赴激活内需的情况下,居民金融资产的提升对于促进消费的积极作用不容忽视。这一方面需要尽快解决“负利率”问题,一方面需要保持资本市场稳定而明确的可预期性。
  暴涨暴跌是对我国资本市场可预期性最大的伤害,也是导致中小投资者亏损的根源之一。央视《经济半小时》的调查显示,本轮牛市从2006年11月开始计算,亏损的人高达69.55%,而赚钱的人只有22.1%。在没有亏损的30%的人中,29.05%的人收益回到了2006年年底。
  美国股票投资者人均持有股票的周期在两年以上,而我国投资者更青睐于频繁的操作,暴涨暴跌由此而起。于是,人们寄希望于机构投资者的成熟来稳定市场。但是,目前机构投资者持有流通市值比例已经超过49%,短线炒作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性转变。这需要通过以严厉的监管制度(比如,提高机构投资者频繁短线交易的成本或对这种行为予以处罚),引导或制约机构投资者养成长期投资的价值理念,使其成为资本市场的稳定器而不是暴涨暴跌的推动者。
  要增强股市的可预期性,还必须严厉惩处各种违规和损害广大投资者利益的行为。失信或欺骗行为是对可预期性的最直接伤害,而目前有不少行为是上不违法下不违规的“擦边球”行为。比如,某上司公司大股东刚信誓旦旦地宣布“不会减持”持有股份不到两个月,就出售其持有股份1.45亿股套现,如此不诚信做法遭到投资者的一片质疑之声。对于诸如此类虽不违法但有失诚信的行为该如何制约,正在对监管层提出新的挑战。
  中国经济以年均两位数的速度快速增长,其成就举世瞩目,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资本市场没有理由不具有稳定的可预期性,也没有理由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作者系山东威海市教师)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