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海尔在房地产过热的大背景下大规模进军房地产,从其勾画的战略蓝图看确实不是一时冲动,其异常举动也令舆论费解。但笔者认为,海尔涉足房地产并非新的产业拓展那么简单,在地产利润丰厚的年代,这种拓展其实是在寻找新的融资替代方式,这从侧面反映出中国电子制造业关键企业国际化面临的资金困境。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之后,海尔这类企业给中国制造业留下的资产实际上是产业的组织能力。在控制产业技术能力的发展上,我们与发达国家的企业还有很大差距,而这一点是一国工业体系取得关键性突破的关键环节。除此之外,海尔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上开始了全球性的投资,计划在全球获得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优势。 国际产业链之间的分工决定了像海尔这样的企业的产业获利能力,不过,即使它有超强的管理能力,国际分工留给其管理能力的空间也有限,因此,我们说中国大的电子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能力非常有限。此外,由于发展海外庞大网络需要持续的资金注入,而国内银行的商业化实际也给海尔这类企业施加了战略压力,因为从一个企业资金安全的技术面去评估企业的发展现状的话,银行对这类企业的资金支持开始持更为谨慎的态度,让证券市场投资者和商业银行去承担中国电子企业国际化的战略资金任务在短时间内是不现实的。 海尔投资房地产与TCL、康佳等企业用资金在证券市场上去套利都不能归结为企业的不务正业,而是在人民币升值导致的出口利润降低与国内市场遭到外资竞争压力而出现的一种正常融资探索。一国经济在世界上的话语权本质是制造业务,制造业才是从国际贸易中获利的根本,其他获利形式仅仅是制造业获利的变体。因此,在面对海尔、TCL、康佳等中国企业的融资困境的时候,我们不能一味地指责,我们必须在这些企业的国际化方面作出资金的战略安排。 美国政府已经设计出快速生产世界级企业的方式,这种方式与其说是市场化的,不如说是政府的制度安排更为合理。美国的产业发展模式一是建造世界级的资金市场,聚拢全世界的资金为自己的产业服务;二是聚拢世界级的技术,如果是一颗好的种子,这颗种子可以瞬间幻化成世界级的企业,谷歌等这类公司的迅速成长过程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美国的模式让政府与市场走向了良性互动的轨道。 中国完全与美国不同,我们的资本市场还处在发育初期,技术上我们处在追赶时期。因此,在为积累了组织能力的企业国际化方面,应该在资金安排上作出重点突破。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