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过分紧缩对经济发展不利
    2007-10-26        来源:南方都市报

  昨天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反映出中国经济基本面的几个特点:一、经济发展势头依然强劲,过热势头有所缓解。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66043亿元,同比增长11.5%,比上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二、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消费开始增长、出口与投资拉动趋势没变。今年前三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7.0%,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1.6%,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1.4%。受次级债与国内出口退税等政策影响,出口增幅有可能减缓的情况下,财政支出、投资拉动继续居于主导地位,消费重要性上升;三、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明显增加。
  在此数据基础上,市场预期央行将继续出台货币紧缩政策,10月最后一个周末成为最有可能的时间节点,资本市场近期风声鹤唳。虽然央行行长助理易纲先生表示加息仍需观望,但仍未能平息市场恐慌。同时,24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第四季度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也为投资与信贷紧缩、能耗紧缩奠定了基调。
  在目前的经济大形势下,实行过分的紧缩政策对中国经济不利,这是与世界趋势背道而驰的刻舟求剑行为。在国际通货膨胀的背景下,中国快速加息实行紧缩政策的结果是使更多的外资追逐人民币资产。比如罗杰斯坚持看空美元,并称将继续抛售手中的美元资产,转而买入人民币、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而巴菲特虽然抛空中石油也不入股中人寿,但不为人所关注的是,巴菲特掌舵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中国投资了第一家企业——IMC国际金属切削(大连)有限公司24日正式落成。年末QFII额度增加至300亿元,需要在中国A股市场建仓,千亿美元的游资也需要找到落脚处,在实业市场、资本市场、大宗商品市场同时开始发力。这说明世界资金对人民币资产的追逐才开始,而不是已经结束,此时大力打压资本市场除了让外资抄底之外,对于本国国民财富的增加毫无作用,而在世界资金的作用下,人民币资产依然会不屈不挠地往上升。
  抑制经济过热与抑制通货膨胀是两条不同的思路,货币紧缩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经济过热,但对于调整经济结构并无助益,存贷款利率同涨的货币政策对于融资渠道有限的中小企业损害较大,而对于政府与大企业的投资则没有什么影响。如果此轮紧缩政策的目标是为了抑制房价的快速增长,就不必让所有的行业一起吃紧缩之药,只要通过房贷政策就能解决问题,问题是现在房贷新政都摇摇欲坠,难道加息就能够包治百病?
  在央行的紧缩政策下,目前银行间拆借市场利率急升,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一周品种利率达到7.9953%,较上一交易日大涨230.18个基点;隔夜品种利率达到3.5629%,大涨135.43个基点,更让市场感到忧虑的是,央行回笼流动性资金的力度不减。如果继续加息,中小企业与贷款消费的中产阶层很快会成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
  从通货膨胀的角度来看,如果我们认可此轮通胀风险的始作俑者是农产品价格上涨这一结论,以货币紧缩政策抑制农产品价格变得毫无意义,货币紧缩只会让农产品价格继续上涨,此次农产品价格下降就是政府立竿见影的补贴等措施起了作用,这是政府在特定的时期对于某些关键的行业加大了货币政策,而不是相反。
  紧缩政策是为了稳定,只要经济稳定,货币政策不管紧缩还是放松,都是适当的,因为货币政策最终是中性的,紧缩政策不具有道德优势,而现在货币过于紧缩超过了企业的承受能力,在技术上并不可行。一战之后英镑强行与黄金挂钩造成了紧缩,在通胀发生之后实行急剧“高价货币”政策,使英国为首的欧洲大陆陷入深不见底的崩溃泥潭,总产值与失业率同时上升使社会结构瓦解。
  从根本上来说,人民币紧缩政策无法解决由基础货币发行体制而来的货币流动性过剩问题,也无法解决经济过热的问题,我们现在抱着虚假的货币对冲概念不放,是为了拉长人民币市场化的时间,究其实,是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布局谋篇。为紧缩而紧缩,没有比这更本末倒置的事了。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