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地产企业上市、圈地神话
    2007-09-24    作者:黄梦真    来源:南方都市报
  “不论是房价还是股价,地产企业实现了双丰收,天价拿地的成本其实不需要未来的楼盘销售就已经在股价飙升上实现了套现。”
  地产界颇负盛名的潘石屹近日正奔波在香港、纽约、中东各大都市,为SOHO赴港上市展开密集路演;这一酝酿多年的计划因老潘巧妙完成公司的土地整合,使得上市不仅水到渠成,且集资额有望达到147.8亿港元,仅次于地产大佬碧桂园。与之同时登场的远洋地产,市场表现也没让人失望,几天前的国际招股中共获得国际投资者6500亿港元的认购金额,反应可谓热烈。
  此外,正在路演的还有奥园地产,它的卖点是招股定价相对便宜,预计最高募资金额可达36.4亿港元。如此短的时间内,内地三大房企集体赴港IPO,预计可揽巨资逾550亿港元。不仅如此,出身广东的地产诸侯包括时代地产、广东珠光集团、利海集团等,也积极表达了谋求上市的愿望,准备向H股进发。
  不仅排队叩问资本市场的房企心情迫切,业已上市的房企对资金的渴求亦十分强烈。一段时间来,包括万科、保利、富力等行业领头羊在内的众多房企,或公布增发,或决定回归A股,重磅消息接踵而至。按照正常的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监管大棒时不时打在地产业上,土地政策与楼盘按揭新政接二连三抛出,导致多数房企正常的融资渠道被切断或变得紧张,因而谋求资本市场投资者的支持,顺理成章。
  在对资本殷殷渴求的同时,巨头们拿地的步伐也骤然加快。今年以来,包括深圳金地这样稍有实力的房企都马不停蹄地出动,奔波在成都、武汉、重庆、西安、苏州、昆山、合肥、沈阳、惠州等都市。开发商在众多土地拍卖会上志在必得,使得各大城市的“地王”纪录频频被刷新,每平方米拿地楼面价达上万、甚至逾2万的天价。但不足为奇,明天或许还会有新地王登场。
  这样的天价拿地规则,似乎有点失去理智了。合乎逻辑的解释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天价拿地自然要创造超级楼盘或地标建筑,这样的营销不仅给房企带来品牌声誉,而且还带动区域房价的整体看涨,而最终还是要由消费者埋单。你不买,大有人买,大家都认为:中国地产市场在一段时间内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故而有地产老板放言,现在不买房,一个字,“傻”。
  这是一个怎样的链条?房价月月上涨-地产商疯狂圈地-房企预期收益值大幅增加-投资者高度关注、争购-房企大规模上市或大手笔增发;而一旦拿到丰厚的融资资本后,这一链条的创富神话继续演绎。天价拿地的成本其实不需要未来的楼盘销售就已经在股价飙升上实现了套现。
  在这一轮前所未有的全民冲动中,众多地产大鳄在资本市场实现了百亿甚至上千亿元的资产增值。声势浩大的土地圈地则增加了市场的高预期,进而获得更多的股东权益或套现机会。未来,倘若房价仍保持稳步上涨态势,地产巨头和投资者可谓皆大欢喜;但若地产股神话破灭,股价突然崩盘,大腕们早已率先撤离,烂摊子便留给股民。因而,对房价和地产股神话,还是要保持理性的头脑,千万莫砸锅卖铁投身进去,否则恐将血本无归,后悔莫及。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