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7-09-04 本报记者:王一娟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就在2000年前后,新疆企业的负责人大多不知道什么是专利,也不知道什么是知识产权。200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响应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号召,启动了企事业专利试点示范工作,如今,专利已成为企业开拓市场的制胜法宝,为知识产权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说起当年知识产权在企业无人知晓的情景,自治区知识产权局局长姜万林至今仍记忆犹新。“但是,企业的负责人对专利十分感兴趣。当时,特变电工的董事长追着我问:什么是专利?什么是知识产权?快给我讲讲。”姜万林说。此后,姜万林和他的同事们来到了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给员工们上起了知识产权课。2002年,包括特变电工、新疆屯河工贸公司等在内的10家企业成为首批试点示范单位。这些企业大多建立起了知识产权制度。其中特变电工的专利申请量由原来的只有一件增长到430件,专利实施率达到67%。 2004年,结合新疆专利产业化实际,区知识产权局与区财政部门联合实施“专利实施资助项目知识产权战略导入工程”,其主体目标和着眼点不再仅为传统意义上的促使某项专利本身实现产品化、商业化,而是在产业形成、成长、成熟和衰退和各个阶段,通过专利战略的运用,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 知识产权培训是这一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姜万林先后为各企业做了100多场报告,为各企业培训了一批专利管理人员。如今的特变电工,凭借专利技术这一利器,在西部大地异军突起,掌握了输变电、新材料、新能源三大产业领域的某些核技术,构建了五大专利群,并在高电压电抗器、大容量变压器等产品技术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出口美国、日本等60多个国家。 谁都知道专利信息资源是个宝库,但只有让企业学会使用,才能变成财富。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帮助下,新疆的许多企业都建立了相关领域的国内专利、国外专利数据库。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产品开发立项时,所有项目均100%进行专利信息检索分析,避免低水平重复开发。同时,公司还及时引入了国内最前沿的专利信息化成果——专业的专利检索分析软件,使企业管理、技术人员摒弃了过去专利分析一件件数、一件件看的传统模式,国内外最新的专利技术有哪些一目了然,大大提高了专利信息利用的效率,拓宽了企业在重大项目开发过程中的思路,有效缩短了研发周期。 更为重要的是,在看不见硝烟的国际竞争中,只有掌握全面的专利信息,才能保护自己的权益。前几年,特变电工打算从俄罗斯引进一项专利技术,俄方要价500万元出售自己的技术转让包。特变电工仔细分析了技术转让包中的几项专利技术,发现有的技术已经掌握,而有一项关键专利很快就要过期了,于是公司决定放弃购买这一专利技术,转而由自己开发。仅此一项,就为企业节约了大量资金。 新疆新能源公司知识产权办公室主任武春秀对记者说,通过专利信息数据库,我们可以对先进技术进行专利检索,分析其专利保护状况,如没有专利保护我们就可以大胆借鉴,如有专利保护就要设法绕过专利保护范围,避免侵权的发生。同时在项目开发过程中进行专利跟踪,对新出现的侵权威胁进行分析和处理。在项目开发基本成型时,及时申报专利,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进行采购、合作时,要对合作方进行专利调查,保证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姜万林说,自治区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在研发立项前专利信息检索率达到了100%,提高了企业的研发起点和研发水平。 从2002年到去年年底,自治区27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单位有效专利和专利申请分别为478件和805件,专利申请量比试点前增长了272%,其中发明专利比试点前增长了249%;累计注册商标613件,度点后的商标注册量比试点前的总量增长了175%。为自治区专利技术的产业化起到了示范作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