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完善的现代石油市场体系,建立健全能够反映中国市场需求的石油定价体系,全面参与国际石油市场的竞争,增强中国应对世界石油市场震荡和国际油价波动风险的能力,是保障中国石油供给,促进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有力保证。
抓紧推进石油市场化改革进程
建立现代石油体制,当前主要应从打破石油领域行政性行业垄断,放开市场管制着手,逐步放开石油生产上游,放开石油进口,放开石油价格,放开石油储备,推进石油市场化改革进程。 放开上游,就是要打破三大国有石油公司对石油勘探和开采的垄断,充分发挥国家、地方、民间对石油勘探和开采的积极性,提高中国石油勘探和开采的能力。中国石油天然气储量的勘探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石油开采量最高为1.8亿吨,难以突破2亿吨大关。中国石油的勘探和开采之所以难有较大的突破,除了科学技术方面的原因外,一个最为主要的原因是国有企业对石油勘探和开采的垄断。因此,放开石油生产上游势在必行。 放开价格,就是要建立由市场竞争形成的石油价格体系。建立由市场竞争形成的石油价格体系,首先要改革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解决从滞后油价向实时油价转变,使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接轨;然后在切实放开成品油批发环节,改变由两大石油集团公司集中批发的现状的基础上,逐步放松对油源的控制,在石油进口上真正实现竞争。 放开石油进口,就是要支持和鼓励中国民营石油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石油市场的竞争,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其一要通过石油贸易,从国外直接购买石油及石油产品,获取“贸易油”;其二要参与国外石油资源开发,建立海外长期的石油生产基地,稳定地获取“份额油”。尽管“贸易油”是主渠道,“份额油”只能是利用国外石油资源的辅渠道,但是海外份额油掌握得多,利用国外石油资源的主动权就越大。在中国原油外部依赖越来越大的情况下,鼓励民营石油企业“走出去”就成了稳定石油安全的一个重要策略。从保障中国石油安全来看,放开进口势在必行。要想真正放开石油进口,既要放开上游,也要放开下游,同时还要增强民营石油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放开储备,就是要实行国家储备与民间储备相结合,探索石油战略储备的多元化,积极鼓励藏油于民。当前国际石油市场形势严峻,中国战略石油储备严重不足已危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因此,保证石油供应不断,稳定石油价格,保障国家石油安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在加快中国石油战略储备的同时,建立多元化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势在必行。战略石油储备的大门应该向民营企业敞开,在这一领域允许投资主体多元化。在中国未来的石油战略储备事业中,民营企业将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对中国石油安全将起到重要作用
加快建立石油期货市场步伐
建立现代石油市场体系,没有期货市场不行。现代石油市场是一个由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等市场形态有机结合的完整市场体系,每种市场形态都其独特的功能和特点。只有建立起高度发达的现代石油市场体系,中国的石油安全才能得到保障。由于中国缺乏石油期货工具,使中国企业在石油贸易中吃亏不少。而开放国内石油期货市场和国际石油期货市场,则是国内众多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中东地区的原油销往东北亚地区的价格,比销往欧美地区的价格每桶要高大约1美元。以每年进口石油1.6亿吨计算,国际油价每上涨1美元,中国就将为此多付出10多亿美元的代价。究其原因是东北亚区没有建立石油期货市场,对国际油价缺乏定价权。现阶段,中国应从石油中远期合同交易市场建设入手,逐步形成既有期现货、中远期合同以及期货和期权等多种交易方式的现代石油交易市场体系。通过石油股指期货、期货期权交易,优化投资组合,提高收益和安全性,降低整个石油行业及石油制品的交易风险,增加企业赢利机会。由此可见,必须加快建立完善的石油期货市场,争取国际石油市场的定价权,为中国石油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尽快制定合理的成品油定价机制
石油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不合理,是中国应对国际油价持续高位运行必须解决的重要任务。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能源供需情况的日趋复杂,我国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已不能适应中国油品市场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当前高油价的涨潮中,机械、滞后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市场参与各方的行为。最为突出的矛盾是国内油价被动跟踪国际油价,无法及时反映国内市场供求关系、消费结构的变化。有鉴于此,在石油流通体制改革中,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也就成为当务之急。 改革现行的石油定价机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改变现行滞后的石油定价机制(主要指成品油),建立一个即时的、市场化的石油价格形成机制,也就是直接与国际石油市场价格接轨的即时调整。建立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石油市场价格的形成机制,有利于石油市场价格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有利于实施开放的石油政策,有利于石油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因此,要尽快培育出竞争的市场环境,让成品油批发、销售市场上出现更多的竞争主体。同时,政府要在市场准入、资源开采、安全监管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处于竞争状态的石油市场不陷入混乱。在培育了成熟的竞争的市场环境后,真正市场意义的成品油流通体制才能够逐步建立。只有如此,石油价格机制才会科学、合理地发挥作用。
积极参与国际石油市场竞争
中国介入世界石油体系,参与国际石油市场竞争是客观必然。积极参与国际石油市场的竞争,首先,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中国应积极向外投资,控制石油战略储备。实施“走出去”的战略要直接参与产油国勘探开发项目的国际招标;用入股方式参与西方发达国家正在进行的石油项目开发;收购跨国公司已开发油田项目的股份;与国际石油垄断资本建立战略联盟、收购和投资海外资源产地以及其他投机运作方式获得差价并获得风险收益;通过融资租赁完成服务国的石油勘探开发项目,获取外汇或石油份额;通过国际补偿贸易和加工配套贸易,获取石油设备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及加工配套贸易收益,提高设备输出时的技术服务和劳务收入,以换取石油或美元;还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衍生品,去进行国际直接投资。国家应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如确立海外石油投资的总体战略;对企业在海外的油气投资活动予以税收政策优惠;国家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活动要为企业“走出去”营造更好的双边国际环境;国家针对中国企业海外石油直接投资项目设立投资基金,并设置政策性保险政策;进一步改变海外投资管理体制和外汇管理体制;尽快开展包括《石油法》在内的有关石油天然气资源海外投资开发的各种立法和修订工作。 其次,要争取国际石油定价权。中国参与国际石油市场竞争的根本意义,一方面是要打破西方大国对资源控制权的垄断,另一方面是要把国际市场上的价格风险尽可能多地释放在国际市场中,并能在国际石油市场的采购价格和采购规模上取得较大的主动权和发言权。目前,中国每年的石油交易量巨大,这是争取定价权的重要基础。我们要抓紧建立和完善中国的期货市场,以远期合同交易方式降低近期价格风险;建立国际采购的协调机制,通过国内企业联手采购,争取合理的价格;打破国内市场垄断行为,加速形成统一、开放、通畅、有序的能源、原材料市场。开放石油期货市场,中国可以借此取得市场交易、交割规则的制定权,变国际价格的被动承受者为积极影响者。如果中国石油期货价格成为国际油价中心之一,成为国际油价的重要参考,中国石油的交易价格也就摆脱了国际资本的控制和操纵。 第三,要加强中国与国际石油领域的合作。一是要积极参与地区和国际合作体系,通过建立起一个双边、多边、地区性或国际性石油能源合作体制,并建立相互保障、相互制约和完善的仲裁机制,达到石油开发、输送等方面合作的稳定和安全。二是要积极开展石油外交,以有力的石油外交来提高获取国际油气资源的安全系数。 从2004年下半年至今,国际油价的强势高位震荡,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波效应持续放大,推进中国石油市场化改革来规避高油价风险已经刻不容缓,因为以市场导向机制解决石油安全问题比单纯的行政手段更为有效。市场经济就是风险经济,但规避风险的办法不是远离市场、躲避市场竞争。恰恰相反,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充分利用市场化的避险手段来规避风险,让“无形之手”和“有形之手”的作用都得到充分发挥,才是中国规避国际石油市场风险,提高石油安全程度的最好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