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部副部长齐骥指出,一些城市房价上涨的比较快,外地、境外人士到这些城市购房比例比较高,这是房价上涨的很重要原因。比如北京,据统计1/3以上的商品住房是卖给了北京以外的人,其中中心区高档的商品房占50%,甚至60%以上。(8月30日中国新闻网直播消息) 谈房价真是伤感情的事情,开发商尽管暴利得招摇、宏观政策尽管调控得飘摇,我们最后忍不住自相抱怨:“部分城市外地人购房比例高致房价上涨。”齐先生的这个逻辑不是孤本,早在北京市《2006年房地产蓝皮书》里,就有匪夷所思的这么一项:2005年全市普通商品住宅成交15.4万套,其中北京市个人购买占59.4%,外省市个人购买占36.8%;而1至12月全市公寓别墅成交中,外省市个人购买占39.2%,本市个人购买占38.4%。当时舆论就非常怀疑这个数据的价值旨归,直到此后甚至有专家曾据此提议对“本、外地人”实施“差异房价”时,我们才明白了背后的逻辑。我们常说是楼市所谓的“刚性需求”拉升了房价,遵循这个逻辑,压低需求当然是对的,但面对当下开发商惜盘捂售的诡异,把房价高的责任推给“外地人”,实在是不高明。 高房价真是“外地人”拉高的吗?如果把整个中国的住房需求看作一个相对定量,那么,去北京买房的上海人在拉高北京的房市需求时、必然削减了上海房市的刚性需求,换句话说,外地人如果真拉高了本地房价,则外地房价应该相对下降,但事实呢?中国房价从乡镇到省会,全国一片“涨”。 经济学家凯恩斯有句名言:政府的当务之急,不是要去做那些人们已经在做的事,无论结果是好还是坏;而是要去做那些迄今为止还根本不曾为人们付诸行动的事情。房价之高低,有更多技术层面的事需要我们去分析、去实践,纠缠于本地人、外地人的荒谬是相当无稽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