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土地供应产出最大的楼市效益
    2007-08-10    池墨    来源:经济参考报
  在目前房价持续走高、楼市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增加土地供给不失为缓解供需矛盾、平抑房价的有效之策。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目前国内的楼市发展“规律”,并不是随着土地供应量的增加,就能让供需矛盾得到缓解,也没有因为土地供应量的增加而让房价下降。事实证明,楼市风云变幻莫测,开发商可以以囤积土地、改变土地用途以及建设格局等手法,让政府的努力功亏一篑。因此,在增加土地供应量地同时,我们还必须加大对土地用途、楼房格局等方面的监管,让有限的土地供应能产出最大的楼市效益。
  最新一份上市公司年报显示:国内一大批房地产上市公司纷纷大量囤积土地,成为房价上涨的重要原因。根据建设银行的研究报告,2001年初至今年5月份,开发商累计购置土地21.62亿平方米,实际仅开发完成12.96亿平方米;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开发商买地的速度明显高于土地开发速度,已出售土地中相当一部分被作为“储备”囤积起来;7月30日,国家发改委的一份报告也明确指出:开发商囤地、捂房现象严重,加剧了供求矛盾。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及其伴生的土地浪费,已使我国的土地资源日趋稀缺,一些城市土地资紧缺,让土地变得寸土寸金,也让房价随之高涨。一些开发商为了追求更高利润,大量囤积土地,以期在利润更高的时候出手。
  由于土地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是短缺的,而开发商的囤积行为加剧了这种短缺,降低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和使用率。加上土地的不可移动性,政府无法像平抑粮价那样调控房地产市场,因此,只有采取加强事前监督的方法,让开发商把有限的土地用在刀刃上,真正开发出政府预期中的中小户型房,以达到增加住房供应量的目的。
  我们必须注意到,在开发商囤积土地的同时,在土地的建设结构上,开发商也动起了脑筋,显然,开发商已不满足原有的利益期望值,希望通过改变住房建设格局、结构来获取更多的利润。在利益诱惑下,开发商不能循规蹈矩,而总是想着法子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这给政府监管带来了难度。事实证明,只要稍有疏忽,楼市就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开发商行为的监督,从土地供应开始,一直到开盘出售,政府应该实现全程监管,最大限度杜绝开发商徇私舞弊,只有量质并举,才能达到政府平抑楼市的预期目的。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