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始,各届奥运会对主办国经济的影响越发深入。从近几届奥运会的实践来看,洛杉矶、汉城、亚特兰大、悉尼和雅典奥运会举办当月及之前的18个月,奥运会主办城市所在国的股指往往大幅走高,有的甚至创下历史新高。举办国利用举办奥运会的契机,拉动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推动股指上扬的现象被称作“奥运经济”现象。 从历史考证发现,在奥运筹办及举办期间,举办国经济基本面上行趋势越明显,奥运会对股市上行的“超调”刺激作用就越明显。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全球流动性过剩以及全球股市联袂走强的大背景下,爆发了自2006年延续至今的牛市行情,又适逢北京奥运会“事件型刺激”,中国股市的上行动能越发充沛。 “奥运经济”将形成对体育用品、体育服务等巨大、持续的消费需求。体育产品的供给需要充裕资金,从竞赛技术、比赛装备的科研投入,到俱乐部的经营和体育产品的营销,都需要稳定的融资来源。在体育产业与资本市场高度结合的趋势下,体育产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在竞争中取得产业强势是必然的选择。在当前市场形势下,只要市场推广得当,承担体育消费升级重任的体育行业上市公司将得到市场的认可,获得更多的融资来源,从而成为“奥运经济”的直接受益对象。 在A股市场上,目前涉及体育产业的上市公司不多。从2006年年报来看,中体产业、西藏旅游、青岛双星、巴士股份等都急需转换经营理念,提升体育业务权重,推出可行的体育产品募集资金项目,获得更多的再融资资金。另一方面,在以健身娱乐业、竞赛表演业、体育用品业、体育信息咨询业、体育博彩业为主体的体育产业格局之下,竞赛表演业和体育用品业已初具产业规模,当前可以选择重点推进这两个行业的部分“龙头”企业上市。 现阶段我国各个足球、篮球、乒乓球职业俱乐部都是在大企业集团的财务赞助之下运营的,管理模式并不规范。相比而言,目前世界排行前10名的职业足球俱乐部全部为股份有限公司,在1991年曼联俱乐部成功登陆伦敦股票交易所之后,欧洲职业足球俱乐部更是掀起了上市狂潮,目前西班牙足球俱乐部约有60%是上市公司。体育俱乐部IPO和再融资除了资金来源更为稳定,不受赞助商制约之外,更重要的是球迷与股东融为一体,俱乐部可以获得广大社会股东的认可而提升品牌价值。因此,国内有条件的体育俱乐部可以考虑进行规范化运作并谋求上市。根据现行的发审规则,除了公司治理规范之外,具备持续经营能力、公司发展前景及业绩增长主要依赖募集资金项目的实施等是发审委审核的重点。因此,体育俱乐部上市的前提是主业能够拥有较为稳定的收入来源,门票收入、电视转播收入、广告收入和商业性比赛收入等可以有效支撑俱乐部可持续发展。 目前中国已成为体育用品制造大国,生产量已占世界市场的65%,而放眼A股市场,竟没有一家主营体育用品的上市公司,已经在境外市场上市的只有李宁、鸿星尔克和安踏等三家。其中李宁和安踏体育在香港主板上市,鸿星尔克通过离岸红筹的方式在新加坡主板上市,即以百慕大群岛注册的壳公司“中国鸿星体育公司”控股境内鸿星尔克上市资产的方式上市,股票简称“中国鸿星”。先行在2004年和2005年上市的李宁和中国鸿星的市场表现都相当好,股价与盈利同步上升。2007年7月10日刚登陆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的安踏体育表现更为强劲,持有18亿股安踏的丁氏家族和持股8.2%的休斯敦火箭队老板身价暴增。 这三家公司的成功经验将鼓舞着国内更多体育用品公司赴境内外上市,包括乔丹运动、特步体育、德尔惠、361°、匹克等耳熟能详的企业都是“上市预备队”的成员,而且作为北京奥运会赞助商之一的泰山集团也准备于2008年远赴纳斯达克上市。笔者认为,从李宁、安踏和鸿星尔克的上市经验来看,国内体育用品企业在产业升级尚未完成、经营规模普遍较小的时候谋求上市,更需要在上市之前获得私募股权基金的支持。深交所目前已经与银行、券商、信托公司、产权交易所联合签署了《中小企业综合金融服务战略合作协议》,初步搭建了扶植中小企业上市的“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中小规模的体育用品公司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平台,为未来登陆深交所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作者单位:深圳证券交易所博士后工作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