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电器蓝田化了吗?
    2007-08-09    罗清启    来源:经济参考报
  今年4月21日苏宁电器发布公告,拟定发行价值24亿元的定向增发股票,然而这一融资计划的审批久久未决。近日,《理财周报》认为苏宁有虚增利润之嫌,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王忠明博士也开始质疑苏宁报表的真实性。更有投资者担心苏宁电器会变成第二个蓝田股份。
  社会舆论的监督是对上市公司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发达国家对上市公司的监督也是这样。张瑞敏先生在海尔创业20周年纪念的时候曾经说过,质疑是对海尔的一种鞭策,它让海尔保持了战略的清醒。所以,聪明的上市公司应该欢迎舆论的质疑。
  其实,质疑是发现真理的开始,但仅靠质疑是发现不了真理的,发现真理需要实证,苏宁的业绩如果没有监管机构查证的话,质疑仅仅是质疑。
  除此之外,证券监管层以及投资者该对中国家电连锁业目前的融资模式及各种模式带来的风险有清醒的认识。当前的中国家电连锁正处于网络的高速扩张期,而网络的扩张需要巨量资金作支撑。
  连锁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类金融模式,另一种模式是通过股市持续融资。所谓的类金融模式是指家电零售商利用账期占用供应商的资金,并利用这些现金流实现快速扩张,争抢门店资源。这种融资模式引起了供应商的强烈不满,相关监管部门也意识到了这种融资模式的风险,并于2006年11月推出并施行《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这个办法明确规定零售商不得向供应商收取进场费,也不得以节庆、店庆、新店开业、重新开业、企业上市、合并等为由收取费用,并且在零售商收到供应商货物后,零售商货款支付的期限最长不超过60天。这基本限制了家电连锁企业的类金融融资路径,因此,连锁企业便将融资的主要力量集中到股市上。
  以持续良好的业绩为支撑通过股市持续融资本无可厚非,但是,这一融资方式已经在中国持续的牛市中出现了变异,即一些公司与定向增发机构结成合作伙伴,公司通过虚增利润的方式多次分红送配,将股价打低,然后定向增发机构再拉高股价,最后渐次出货,配股公司不仅可以融进大量资金,还可以与定向增发机构从股票的价格变化中套利,而投资风险全部留给了中小投资者。这种模式实际上是公司经营的虚化,因为它的利润不需要通过扎实的经营从自己的主业市场获得,只要编制出漂亮的高利润报表就可以从股市中获得。
  这种以高利润为噱头的“融资模式”与上世纪20年代著名的庞氏骗局有着惊人的相似,以不正常的高额回报来骗取新投资者加入,用新投资者的投资作为老投资者的利润。在这一骗局中,投资者的回报并非来自真实的商业业务,而是来自新加入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庞氏循环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中小投资者往往因为高投资回报率而盲目追捧,庞氏循环之所以最终失败是因为监管层的真实查证。
  目前国内电器零售行业竞争非常激烈,业务模式成熟,市场开始进入微利时代,如果一个企业的赢利水平远远超出国内外同行业发展的正常水平,甚至超出国际最领先企业高峰时期的增长水平,由此引起业界与投资者质疑是非常正常的。在狂热的牛市中,中小投资者失去理智是危险的,监管层失去理智则更危险。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