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7-07-10 作者:陈随有 来源:上海证券报 |
|
|
过去,“黑嘴”主要是通过电视媒体来传播虚假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对“黑嘴”的认定非常方便,解决这种形式的“黑嘴”传播途径也非常简单。但是,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网络“黑嘴”兴风作浪,令人防不胜防。目前,各大与股市有关的论坛,各种消息满天飞舞,这些无处不在的信息令投资者真假难辨,一不小心就上当受骗。 这种网络“黑嘴”分为两种,一种是公开的。典型的如某证券分析师蔡某,他先后在网络登载严重失实的文章,这些错误信息对公司股价造成了影响,当事人也因涉嫌违法违规,被立案稽查。另一种是不公开的隐形“黑嘴”,这些“黑嘴”可能是某个人,也可能是某个团队,他们不辞辛苦地在各大论坛复制内容相同或大致相同的信息,也有的假扮散户的口吻或分析师的口吻对投资者进行诱导。 有些投资者因此上当受骗,这些因虚假信息造成亏损的投资者很难去追查这些“黑嘴”,这当然不仅限于技术方面的限制,也有观念上的制约,即很多人更倾向于把这种损失视为“倒霉”,从而放弃追根溯源,通过举报维护自身权益的途径。因此,尽管证监会多次提醒广大投资者不要误信误传、跟风炒作,遇到有人编造、散发不实信息要及时举报,但真正举报的线索有限,影响了监管部门对这类“黑嘴”的查处。 在网络“黑嘴”活跃的今天,在上市公司已逾千家的今天,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仅靠监管部门是不够的,还必须发挥上市公司的作用,形成监管方、上市公司的联动。因为绝大部分信息都涉及具体的上市公司,上市公司自身有监管涉及自身信息的义务,遇到虚假信息应及时澄清,以最快的时间让网络“黑嘴”现形。比如,今年4月16日至5月18日某证券分析师宋某陆续发布四篇关于广济药业的研究报告。这些报告出台后,广济药业先后四次发布澄清公告。深圳证监局随之介入调查。 这一事件是监管部门与上市公司联动的一个典型案例。上市公司发现问题后先发布澄清公告,避免虚假信息进一步误导投资者,然后,配合证监部门及时立案调查,既能及时追查具体责任人,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又能及时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避免事态的恶化。一旦上市公司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做到位,网络“黑嘴”的生存空间就会被压缩到最小。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