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据报载:前不久,我国某钢铁企业的一位老总出访德国,在参观德国的炼钢车间时得知,这个车间排出的污水经过处理后已达到饮用的标准,由于经过处理后的水还是热的,他们要等到水冷却后才排到河中。这位老总大为不解,问德方同行,为什么要等水冷却后再排放。德方同行回答说,怕鱼受不了。 看罢这则短讯,笔者心灵震撼,对德国人强烈的环保意识油生敬佩。
多年来,我国也在不断加大对环境的保护力度,特别是节能减排已成为今年各行业的重中之重。但我国的环境治理与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差距在哪儿呢?笔者以为,差距就在国民的环保意识上。 一些地方官员为追求所谓的政绩,环保说起来优先,做起来靠边,对“三高”(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企业,招商时,网开一面;治理时,嘴辣心慈;处罚时;高抬贵手。有的化工企业为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愿投资上环保设施,即使有了环保设施,也有不少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政府来人检查时,开一开,无人检查时,“关门大吉”,偷排
“三废”(废气、废水、废渣)现象屡禁不止。 如此看来,我们的环保意识的确太薄弱了,姑且不说和德国比,就是和今年的节能减排目标和要求相比也差距甚大。
要增强全体国民的环保意识,需要经常宣传环保新理念、新要求、新知识、新技术、新发明,经常进行环保公益广告宣传,长期造势,潜移默化,必获大益。还要有必要的可操作手段,奖惩并举。政府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奖优罚劣促环保。比如设立可持续创新基金,鼓励企业、个人在节能、环保和资源再生利用方面的开发创新;运用税收杠杆,规定企业如达到节能减排标准或使用节能产品,将在一定时间享受减免税的优惠,否则,则给予重罚等。只要长久坚持、决不懈怠,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热水排放怕鱼受不了”,在我国也不会成为新闻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