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风险实难料“赌博心理”危害大
    2007-05-22    本报记者:王炤坤 发自山西太原    来源:

    编辑部:

    各地近日不断传来消息:一些在股市“牛市”面前丧失了理智的股民,开始典当房屋、变卖家产甚至通过贷款、信用卡套现、私人借贷等方式融资,不顾风险投入股市,试图趁机“大赚一笔”。记者在太原等城市了解到,还有个别在校大学生和一人就业的困难家庭动用来之不易的血汗钱涉入股市。
    这是一种典型的“赌博心理”,对股民本人和股市都十分有害。中国证监会日前要求加强股民的风险教育。在股民中克服不良的“赌博心理”,形成正确的风险投资意识,已经成为当前一项紧要任务。
    去年以来,随着沪深两市的股票指数持续上涨,百姓炒股的热情空前高涨。低迷了多年的国内股市在股改政策扫除发展障碍、国内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等原因的综合影响下发力上扬,持续攀高。股市的持续利好和一些个股市价的快速上升,使不少过去深“套”其中的老股民“解了套”甚至还赚了钱。一些股评人士和媒体对少数在个股上赚了钱的股民大肆渲染,一些券商和基金也营造“股市稳赚”的氛围,吸引越来越多的群众纷纷加入了炒股的行列。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5月15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当日,沪深两市账户总数已达9711.63万户。
    理性思之,如此之多的股民投身股市,并不是投资主体成熟的表现,反而是投资者过度浮躁、盲目跟风、投资心理不成熟的表现。实际上,在股市十分成熟的西方发达国家,股市也不是人人可以进去捞一把的投资场所,而仅仅是在众多投资渠道和理财手段中的一种选择而已。可以说,一些对股市毫无知识了解而盲目入市的“股民”,无疑是置自己于险地。
    股价跌涨起伏是常态,没有一味上涨的“牛市”,也没有一直低落的“熊市”。即使在整体“牛市”中也有个股的正常下跌。换言之,选择了股市,也就选择了风险。这一点,证券发起人、券商、经营者、代理人、交易所等务必向股民讲清讲透。要多讲股市不确定性带来的投资风险,看到股市无情“割肉”的一面。引导人们理性选择储蓄、国债、购买基金、委托理财等等多种理财方式。
    股市绝不是“赌场”。让股民知晓了投资风险后,更要引导股民理性、审慎投资,而不是进股市撞大运,更不是买股票作“赌注”,“赌对一把赚,赌错一把算”。用赌博心理去炒股,不仅对股民本人贻害无穷,而且对整个股市也十分有害,因为这种不良心理下的投资,不能反映股票所代表上市企业的经营业绩和市场前景,使股市不能发挥资本的正常配置作用,同时大大增加了股市的泡沫。
    股市是为有投资能力和理财需求公众开辟的一个投资场所,并不是利益均沾、人人有份的福利事业。绝不能让家无闲钱者甚至困难群众为炒股票“借鸡生蛋”或“毁家买券”,绝不该看到一些群众在股市风险中“因股返贫”。
    我们的证券从业人员、相关新闻媒体要遵守负责任、讲诚信这一最起码的职业道德。不以不实信息和小道消息蛊惑人心,不给庄家“造势”,不用无根据的言论搅乱股民的预期。我们的经济学者也不应口无遮拦,比如宣扬“炒股赚大钱,赚够买大房”的观点,这种用学术理想化、不顾国情民情的观点影响股民和公众投资心理的,从一定意义上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随着股民的大量增加,有关部门要大力开展股民风险教育,利用新闻媒体宣传,开展投资咨询活动;教育行政部门可以考虑将股票证券和其他金融理财知识作为国民教育的内容,引入课本和课堂,可以在城市居民中先行进行投资理财的风险教育。同时,要积极开展股民的心理健康咨询和教育活动,引导股民们形成健康的炒股心理,对在心理和生理上不宜进入股市的人要进行善意的禁入提示。从长远考虑,应当逐渐形成与股民素质相应的股市投资社会心理支持系统。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