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平均单店投资730万元3-5年收回投资”。本报昨日发布的一条消息或许能让一些手有余钱而又止步于地产和股市的中外投资者心动。 商务部发布的一份《报告》认为,目前,经济型酒店成为流动性资金过剩时代的投资宠儿,2007年中国经济型连锁酒店的投资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除了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几个中心城市继续增加外,二级城市和西北内陆城市将有更多品牌进行投资。 事实上,对类似的商业机会,心动的除了企业家外,高层决策者也能从中获取有益启发:对于目前存在的流动性过剩压力,对于居高不下而结构失衡的投资市场现状,用创业型投资来缓解压力能够起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从社会层面而言,创业型投资能解决压力日增的就业问题,如经济型酒店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一个地方的就业吸纳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同时,对火热甚至有些疯狂的资产市场而言,将资本转投出去也有利于给这些热得发烫的市场降温。此外,这对于一直以来令人棘手的流动性过剩情况也能起到很好的分流解压作用。 特别是第三点,也就是流动性过剩问题,是当下宏观经济决策层想解决而苦无有效路径的难题,在短期内消费无法提振的情况下,用创业性投资来吸收社会层面流动性是一个可行办法。 我们知道,近来为如何收紧流动性中央连续出台了许多经济措施,比如将加强金融机构窗口指导和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通过拓展对外投资渠道等来加强金融调控。 尽管央行层面所说的流动性与社会资金层面的流动性在定义上有严格的区分,但其基本的原理却是相通的,都能加大通胀风险,任何一种形式的流动过剩都将对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 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除了本土民间资金,还有大量来自海外的民间资金,其形式则以VC(风险投资)和PE(私募股权基金)为主。而正是这些流动性注入的主要力量,加剧了宏观经济一些基本问题的复杂化。 而在这些PE寻找商业机会的时候,除了发烫的资产市场,他们更希望得到更为稳健和安全的投资机会,而鼓励创业,提供政策支持引导,创造发展环境则能为他们与本土人力与资源有效结合,达到双赢乃至多赢的效果。 在解决微观中观问题的同时又顺道解决了宏观问题,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