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7-03-21 作者:王文琦 来源:广州日报 |
|
|
日前,广东省医疗机构药品网上限价竞价“阳光采购”再引争议。一边是个别厂商质疑“专家对新药品压价过低”,曾经爆出“45家著名药企联名向政府上书”的新闻。一边是广东省医药采购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回应,不限价药品大部分是换规格包装、更换剂型和通用名的仿制药,技术含量很低,“有七成品种属于企业乱报高价”。广东某药企100片一瓶的维C银翘片,企业填写的批发价0.02元一片,网上报价却高达99999元一片,媒体称之为“恶搞”。 个别药企如此虚报“恶搞”的心态究竟为何?是流氓无赖还是不合作兼搅局或兼而有之?我们无法揣测。无论如何,一个正经八百的社会经济组织,不顾自身社会和业界影响,以这般出格的手法对待一项惠民措施,实属罕闻。 广东的这个采购方案,是在四川挂网采购的经验基础上完善而来的,其中有不少地方在全国都是率先探索,其主要内容是,改变现有的药品招标采购由各地市各自集中药品招标为全省统一招标,以减少中间盘剥、控制药品的变相涨价和层层加价。除采取限价、竞价和价格谈判三种方式外,还减少配送环节,严格票据管理,实行两票制(即厂家向配送公司出具的发票和配送公司向医院出具的发票)。此举意味着,本来做代理的商业公司将成为配送公司的角色,与之相伴,原本收入肥厚的医药代表们也因面临“减肥”而喋喋叫苦。 某种程度上,“阳光采购”引起了药品流通和生产领域问题的总爆发,而“恶搞”的背后则是药企对利益博弈格局变化感到的恐惧和抵触。 药品阳光采购的实质是政府代表广大百姓的利益与药企“砍价”,并把以“成交最低价”采购的药供应给各医院,这个惠民方案意在从减少流通环节着手挤出药价虚高的肥水,本质上并没有直接伤害药企利益(药品出厂价)。但它之所以引起部分药企如此强烈的反弹,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使得药品竞争回归最原始却最公平的模式,每次挂网采购,药企都要填上成本价,在成本价的基础上,确定批发价。如此,药品的成本将逐渐暴露无遗。从长远的趋势看,成本最低者质量最优者胜出。药企要么降低成本薄利多销,要么研发新药,获得超额利润。这一模式引导着市场“正向淘汰”机制逐渐发挥作用,没有能力降低成本的企业将逐步被淘汰,特别是那种依赖“仿制药”赚钱的厂家。长此以往,必将催生中国药品生产企业的生存发展模式向日趋健康的模式变革。此前的“不健康模式”例如乱批新药、胡乱加价已为众知,此不赘述。要知道,靠浑水摸鱼而发财的制药企业并不在少数。这些企业面对面孔冷峻的“阳光采购”,自然要猛烈挣扎一番。 反对“阳光采购”的人士曾经“担忧”,以低价胜出为法则的“阳光采购”会逼迫药企以偷工减料应对可能产生的亏损。此言当中,分明带有某种“威胁”的意味,乍听似乎合理,深想却是笑话:药品质量关系人命,随便偷工减料无异于草菅人命,难道药企老板就不怕坐牢?有此种想法,说明在一些人心中根本没有法律意识,抑或胆子大到可以公然藐视国家法律了。 然而,不容否认的是,或因制度欠缺,或因监管不到,有关部门暴露出的对成本掌握的“无力感”的确使一部分药企似乎有机可乘。虚报多少成本,没有人知道,这个状况不改,将直接威胁到“阳光采购”的惠民效果。其解决途径无非有二:一是加强成本监管,二是严格追究虚报成本的药企的“欺诈”责任。这还有待刚刚“地震”过的药品监管领域理顺各方关系后,努力为之。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