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小收入差距可增强百姓购房能力
    2010-03-03    作者:孟坚    来源:中国证券报

  两会往往是社会热点问题聚焦之时。中国证券报的网络调查显示,老百姓的住房问题和收入差距问题排在公众最关注话题的前两名。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相当一批城市民众,面对高高在上的房价处于无可奈何的境地。对此,一个类似脑筋急转弯的答案是,要么大幅降低房价,要么大幅提高百姓的收入水平。但因为影响房价的因素众多,大幅降低房价与大幅提高民众的收入皆不太现实。不过,坦率地说,高房价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的是社会收入水平差距有所加大。
  平均房价与平均收入之比,掩盖了一个无奈的现实:少数富裕人群对房地产的投资性购买以及高收入人群对高端房地产的消费需求,与大多数民众对普通住房消费的捉襟见肘形成了鲜明反差。毕竟,如果房价虚高到无人能承受得起的地步,那么市场的“无形之手”自然会作出调节。但现实的情况是,当房价已高到普通百姓即使“踮起脚”也难以望其项背时,总有些人可以出手阔绰地一掷千金。
  从统计数据看,中国城市房价近些年的上涨是低于城镇职工的工资增长的。2008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9229元,与2007年相比增长17.2%。查一查前几年的数据,从2005年开始,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年均增幅都在16%-18%之间。也就是说,相较4年前,我们的工资收入增长了近60%,即使扣除物价因素,也该有40%左右的增幅。再查看一下全国平均房价上涨的数据,2004年、2005年、2006年全国房价涨幅分别为9.7%、7.6%、5.6%。即使是普通民众感受房价上涨最猛的2007年,房价上涨幅度也仅为10.2%。那么,为何普通老百姓买不起房呢?这里有一个被不少专家学者探讨房地产市场的症结所在时容易被忽略的问题: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在拉大。我国的基尼系数从1982年的0.249拉大到2008年的0.47。高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长要远快于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长。由此衍生出的一个现象是,面对高房价,少数高收入人群在良好的即期收入以及对未来更高的收入预期之下,仍有较强的承受能力;而绝大多数中低收入人群却不由望房兴叹。此外,国民的实际收入与整体经济的增长不相称,较高的财政收入的增长并没有惠及普通城市居民的住房保障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据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介绍,我国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由1990年的53.4%下降到2007年的41.4%,而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重由1995年的67.3%下降到2007年的57.5%。目前我国收入最高行业与最低行业差距高达15倍,这在国际上是罕见的。少数企业高管薪酬水平与社会平均工资相差百倍,个别的相差千倍。年收入3万元的家庭与年收入45万元的家庭,对房价高低的敏感度应该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面对高启的房价与无可奈何的部分民众,众多专家学者开出了N个“药方”——开征物业税、提高二套房首付比例、加大保障型住房建设、针对投机性购房设立流转税……凡此种种,我们不能说解决不了问题,但要想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老百姓的居住状况或许是一个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的系统工程,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缩小收入差距应是解决途径之一。

  相关稿件
· 管理好购房人心里预期 调控好房价 2010-01-21
· 消费性购房“被投资”实属政府不作为 2010-01-22
· 首次购房补贴1.3% 杭州楼市新政惹争议 2010-01-14
· 低收入者更需政府“团购”房 2009-12-22
· 北京购房者疯抢二手房 2009-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