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原油期货价格正在发生着极其微妙的变化,和一般人已经形成的概念不同,油价和美元的走势开始趋同了。 最早的信号应该出现在2009年的11月27日,美元指数在前一天探出了这一轮金融危机后的最低点74.18后发生强劲反弹,最高冲至75.57,但是收盘却在74.80。K线图上留下了一根长长的上引线,而就在同一天,原油期货价格也在前一天大跌2.22%的基础上又出现了一根长长的下引线,最低被打至72.39美元,收盘收在76.05美元。一根上引线,一根下引线,交叉点居然都在76附近,神奇得都有点诡异。 如果说11月27日还仅仅是征兆的话,那么12月14日之后的走势就一目了然了。美元指数从76.34走到77.79,而原油期货价格也从69.55美元走到了72.67美元,连续四天,不仅运动方向一致,而且每天的K线都如出一辙,是阴线就是阴线,是长阳就是长阳,甚至连十字星都是一模一样的。 这说明什么呢? 这说明原油期货价格的金融属性正在淡化,而商品属性正在恢复,某种程度而言,这是对过去三十年的拨乱反正。 众所周知,国际油价的定价方式经历过三个历史阶段,早期是西方国家的石油公司说了算,主要的定价权掌握在所谓的“七姐妹”手中;后来欧佩克成立,由于掌握了供应量这个阀门,油价的涨跌随供需而调整;现在决定原油价格的则是纽交所的原油期货价格,而纽交所的价格又是洲际交易所的影子价格,洲际交易所由国际投行和能源巨头联合组成,既不受美国政府监管也不受欧盟政府约束,原油期货的套期保值功能已经完全被投机交易替代,供应量仅为8400万桶的原油期货,交易量却达八亿桶,70%属于投机炒作。 原油期货价格炒作的危害是致命的。 2002年到2006年,世界原油的消费量年增不过7.7%,但是油价却从30美元不到被炒到70美元,2007年之后更是在一年时间中一口气从50美元被反复拉升到147美元,又在短短半年之中被砸到33.20美元。剧烈的波动不仅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造成了输入性的通胀压力,而且一度导致了全世界的粮食危机,因为石油的爆炒必然带来人们对新能源的追逐,而在新能源的开发中运用最广的就是乙醇汽油,而乙醇又由玉米(资讯,行情)提取,大规模的开发必然导致粮食作物成为工业原料,从而引发粮价的暴涨。极具讽刺意味的,由于油价炒作而形成的粮价上涨,其势之凶有过之而无不及,直接造成美国50%的乙醇汽油厂商亏损倒闭,替代能源最终沦为一种传说。 原油首先是作为商品存在的,之所以会演变成人类资本市场的赌博筹码,和欧美国家监管不到位有关,也和国际投行的兴风作浪密不可分。 美国众议院商品交易委员会甚至在2000年通过了禁止美国政府监管在纽交所之外进行大宗商品期货交易的所谓“格拉姆”法案;而以高盛为代表的国际投行则坐庄炒作,不断公开操纵媒体抬高预期价位,从50美元预测100美元,又从100美元预测到150美元,更从150美元预测到200美元。而根据日本专家的研究,全世界能够承受的原油价格的极限最多126美元,美国的承受力不过160美元,中国只有99.5美元,印度只有62.6美元,而国际炒家炒作原油的概念恰恰是“中国饿虎论”。 油价的涨跌和供求没关,和地缘政治没关,和美元的强弱其实也没关系,油价147美元时,美元指数在71.80,而现在油价在70美元,美元指数也在74.18附近。所谓避险,所谓对冲,都是托辞。资本都是逐利的,在金融危机时也是如此,中国经济的率先复苏,中国汽车成为世界第一,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都是炒作的好借口,所以今年上半年就有250亿美元进入这个市场,总量比2008年还要多。 不过,凡事皆要有度,否则,物极必反,说破天了,原油的根本属性还是商品。长期看,价值规律还要发挥作用,在哥本哈根会议期间,油价和美元出现这样的走势的确令人玩味。 张艺谋的新片“三枪拍案惊奇”上映,说什么的都有,就是没人说这像国际级大导演的作品,而这样的结果早在张艺谋的意料之中,所以索性安排大家在片尾大唱特唱,“我只是一个传说”。 不要迷信哥,哥只是一个传说。 经济就是一个泡沫接一个泡沫,而市场就是一个传说接着另一个传说,油价只不过是一个即将过去的传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