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增长近期普遍放缓。由于全球化,加上中国经济增长受出口影响很大,全球经济增长回落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很大。据统计,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6.1%,工业增长5.1%。但是,能源消费与GDP出现背离:石油需求下降3.5%,用电量下降3%。人们普遍认为,能源消费是GDP的重要支撑,应当有一个比较稳定的正相关的关系,不应当出现背离。由于能源消费数据不太可能错,如电力消费是按量收费的,错了谁都不干。那么,可能出错的就是GDP数据。
事实上,中国一季度GDP数据公布之后,国内外出现许多质疑。这是一个较严重的事情,因为准确的经济研究以及经济决策必须依靠准确的统计数据。近日,国际能源署认为,中国官方公布的第一季度实际GDP数据与石油需求下降、异常疲软的电力需求不相吻合。言下之意,中国的GDP掺水了。
在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表示,无法从经济现象直接解释清楚数据之间的矛盾,希望大家来研究个别月份能源消费与GDP会出现反向的原因。
事实上,亚洲金融危机时的1998年曾出现类似现象。1997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的电力消费和经济增速开始减慢,电力消费的增长率从1996年的7.4%降低到4.8%,GDP的增长率从1996年的10%降低到9.3%。1998年,危机继续深化,影响扩散,对经济的冲击进一步加大,电力消费和GDP的增长率分别降低到2.8%和7.8%,电力消费增长是1990年之后的最低点。之后,金融危机缓解,我国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国家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电力消费增长加快,1999年较1998年增长了6.1%。GDP增速为7.6%,回到一个稳定的比例关系。
目前的情况与亚洲金融危机后的中国经济在1998年的情况很相似。GDP与电力需求出现背离,短期是可能的,至少可以从两方面说明这个问题。
首先是库存因素。举个例子,一个钢铁厂在去年市场很好的时候(需求增长很高),生产很多钢铁;危机使需求突然下降,而不是逐渐减少,企业无法作出逐渐减产的应对;需求突然下降使企业库存大幅增加,在消耗库存期间,钢材还在继续销售,支持了GDP增长,但是产量下降或者不生产,就不需要用电。也就是说,短期内,库存可能使GDP增长与电力消费出现背离。在危机阶段,消化库存的情况应当是所有行业的普遍现象。
其次是中国阶段性经济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进程中的电力消费结构问题。现阶段电力消费高度集中在几个行业,放大了GDP增长与电力需求的背离。钢铁、有色、化工和建材这四个行业是典型的高耗能行业,占电力消费总量的1/3。只要这些行业产量下降,整体电力消费就会大幅度下降。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情况持续时间不可能长。数据也说明,1998年那样的情形只持续了一年左右,电力需求就开始恢复增长,重新稳定在某一与经济增长阶段相适应的水平上。就是说,库存一旦下来以后,随着经济回升,电力需求会重新上行。因此,电力需求与GDP之间的反向增长,只能反映短期的经济大幅波动,不会是一个长期态势。如果这种背离的现象持续时间较长,统计数据错误将成为主要问题。
当然,以上解析只是说明,短期内库存和电力消费结构可能会使GDP与能源消费出现背离,除非有充分的研究,还不能说明背离的幅度,以及我们的统计数据有没有存在问题。由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联合颁布的《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从5月1日起实行,规定要求对领导干部在统计上弄虚作假实施行政问责制度,明确了领导干部要对本地方、本部门、本单位统计数据严重失实的结果负责。希望今后中国统计数据会更好、更准确。
政府已经启动了4万亿的投资计划,但投资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需要一个过程。在这段时期内,经济增长和电力需求应该会呈现先背离、后逐渐对应增长的趋势。
(作者系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