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交会扩内需先克“诸侯”经济
    2009-04-16    作者:刘晓忠    来源:新京报
   第105届广交会于今日开幕。人们冀望今年的春季广交会能洗尽去年10月第104届秋季广交会的寒意。
  去年秋季广交会上境外采购商和出口成交额双双下降9.08%和17.5%。作为中国出口贸易的一个关键性交易盛会,广交会映射出的是全球经济金融危机对中国对外贸易和经济的冷暖程度。
  本届春节广交会设置的标准展位5.5万个,比上届增加265个;然而,参展的境内外企业2.2万家,比上届减少了237家,减幅1%左右。为避免这届广交会“冷场”,主办方共组织了13条招商路线,分赴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各种可能的形式力荐广交会,并通过向80万客商发放实名制的邀请函以提高应约率。据悉,对一些重要的客商,有关部门采取为其提供免费的往返飞机和旅馆来参展下单。但参展商总数依然下降了。
    国际贸易萎缩正持续蔓延,世界银行和WTO等国际组织的保守估计是国际贸易今年将下降9%左右。随着欧美日等消费去杠杆化,中国制造的主要出口地需求的萎缩将呈现出持续下滑的态势。
  去年以来,为缓解发达市场需求萎缩,相关部门加大了开拓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但由于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下滑和衰退程度实际上要比发达国家更为严重,各国经济周期逐渐的趋同效应使得这种区位转移规避贸易风险的错峰效果将越来越弱。
  从3月份的贸易数据看,纺织服装等出口额出现了降幅收窄的态势;这使得观察人士更倾向于认为中国的纺织服装等生活必需品,是刚性需求。笔者认为,这本身是一个错觉。一方面,很难说中国制造的服装等在国际上没有替代性。另一方面,中国制造确实具有竞争优势,但纺织行业等很难再现前几年的增长规模。外国消费者收入预期下降必然降低服装等非食品商品的购买次数。
  这次广交会令人欣慰的是为内需加强了沟通平台———8000多家国内买家成为了本次广交会最大的亮点。毫不夸张地讲,中国的出口产品相对于供给内需市场(特别是中部和西部等市场)的产品,其物美价廉的优势相当突出。
  事实上,早在广交会开幕之前,内地零售商就开始云集广州等地进行采购,并惊叹出口商品的物美价廉和高质。但是,导致国内市场无法享受到出口部门高质低价产品的很重要原因就是国内市场的“诸侯经济”特征———国内市场的地方保护壁垒远高于外需市场的贸易保护壁垒。从这个角度上讲,要促进内地采购商借助广交会平台采购畅通,不仅要矫正诸侯经济的地方保护体系,而且应该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促进货物的国内流通效率和降低流通成本。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