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观察]电价改革因何屡屡延迟
    2009-04-01    程洪瑾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近期,能源价格改革呼声再起,其焦点在于电价改革。对于电价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政府、企业、公众基本形成共识,为何迟迟难有实质性推进?
  首先,改革的延迟表面看是利益博弈的结果,但深层来看,和政府观念转变有关。着眼长期利益,不再单纯追求经济高速发展,放弃高代价的能源补贴,是一件从中央到地方都需要下决心的事情。国际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之后,许多地方出台了优惠电价以催热经济,但被及时叫停,中央政府对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关系判断由此彰显。
  从这个角度说,当前我国政府危中寻机,顺势而为,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给了电价改革新的机遇。
  第二个原因,在于对能源不同产业的体制衔接问题尚无好的思路。大家都说,市场煤,计划电,煤不好调控,电好调控,那么,在能源这个特殊的产业链上,国家宏观调控的着力点究竟应该是什么?专家认为,不是具体价格的核定,而是通过煤价、上网电价、输配电价、销售电价各环节比价的合理设计,促使产业链各环节共同落实宏观调控任务。而比价关系的合理设计,不影响价格随行就市,可以协调微观与宏观,兼顾有形与无形之手。
  一个突出的例证是,我国经济社会呈城乡二元结构,工业补贴农业是一项长期方针,对农业用电的交叉补贴成本,应该由电网、发电、煤炭企业共同承担。
  第三个原因,对改革时机的极度慎重。事实上,我们已经错过了2005年至2006年的低CPI期,而目前的CPI下降未必能长久持续,因为经济危机后的全球通胀阴影将在不确定的时候出现。
  在这种情况下,与其等待时机,不如创造时机,政府和能源企业有义务积极向公众充分、透明地解释电价现状和改革必要性,并精心设计居民阶梯电价政策,对弱势群体进行补贴。
  专家认为,对于居民电价听证会,也应有区别对待,如果是上游成本上涨的刚性因素导致的电价上调,应由市场自行调节,如果是大的政策调整、比价关系的重新设计,则应该多次召集听证会,慎之又慎。
  如果我们真的确信价格对引导资源配置核心作用,就应该使改革尽快进入明辨、笃行的关键阶段。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