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宜慢紧快松
    2008-11-14    陈波翀    来源:上海证券报

    笔者以为,货币政策宜慢紧而快松,在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步骤上,不宜小步前进,而应力求大幅一次性降息及调减存款准备金率至保增长应有的水平。从而改变市场对于还会进一步降息的预期,加大对投资需求乃至全社会总需求的刺激力度,杜绝货币政策的缓释效应导致的反向操作无效。一旦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步到位,且松紧适度,继续降息、反向加息甚至维持利率水平不变的可能性均存在,那么货币政策的保增长意图必然能较好传递至基本面,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实现经济的较快增长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在实施从紧货币政策的宏调周期中,央行先后1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6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基本上采取的是慢紧的收缩思路。在当时需求过度膨胀的环境下,慢紧有助于稳定市场的调控预期,并不至于对经济增长造成较大伤害,属于走一步,看一看,再继续往前走。但从保增长的角度来看,货币政策的反周期操作就不宜小步走了。
    首先,小幅降息对投资需求的刺激并不明显。众所周知,企业的投资意愿对于贷款利率比较敏感,企业投资决策的盈亏平衡点在于总资产回报率是否能覆盖贷款利率。在经济下行周期,企业的盈利水平往往下降较快,且面临应收账款及库存大幅增加等经营困难,在扩大再生产的投资决策上尤为谨慎。因此,企业预期未来总资产回报率会有较大幅度下滑,而贷款利率仅仅是小幅下调,甚至如9月份第一次下调仅9个BP,对于企业而言明显不具备吸引力,刺激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央行数据显示,10月份人民币贷款仅新增1819亿元,而前十月累计新增3.66万亿元。由此可见,央行近两月连续三次小幅降息对于稳定贷款需求的作用并不明显。
    其次,小幅降息容易形成持续降息预期,企业的投资计划往往延迟。即便是三次连续降息,幅度也不过63个BP,现行的五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依然高达7.20%。而英国央行一次性就宣布降息150基点,美联储则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1%的历史最低水平。如此一来,市场预期继续降息的空间依然很大。在降息预期下,比较容易形成观望的心态,企业的投资决策普遍延后,最终形成预期压力下的央行被迫降息的局面。
    最后,多次降息还会加剧对宏观经济的冲击。央行在发现小幅降息无效后,难免会继续降息。但此举已在市场预期之中,除了效果被削弱外,市场面对高频度、低力度的降息,往往无所适从,从而加剧了市场对于经济下滑的担忧。因此,总需求并未如宽松货币政策所预期的坚挺,宏观经济的波动被人为放大。
    从目前的现实条件来看,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无疑具有良好基础。其一,PPI和CPI均大幅回落,为进一步降息及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奠定了基础。数据显示,10月PPI较上月大幅回落2.5个百分点至6.6%,CPI则小幅回落0.6个百分点至4.0%。其二,10月贸易顺差再创新高,凸显内需加速下滑的严峻形势,实施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已刻不容缓。10月份出口总额为1283.27亿美元,同比增长19.2%,较上月回落2.3个百分点;进口总额为930.88亿元,同比增长15.6%,较上月大幅回落5.7个百分点,贸易顺差则高达352.39亿美元。其三,原材料等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下跌。11月12日,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以56.16美元/桶报收,为2007年1月份以来的最低收盘价。这为保增长营造了较为宽松的环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