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贬值可形成多赢局面
    2008-11-12    作者:叶檀    来源:现代快报

  央行行长周小川11月10日表示,不排除通过人民币贬值来帮助推动出口,以及维持中国经济强劲增长的可能性。

  一句话引起市场轩然大波,笔者认为,这是央行往正确的轨道上前进了一大步。人民币贬值,不仅可以推动出口,还是人民币汇率往市场化方向转型和扩大内需的重要推手。
  由于此次珠三角、长三角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引发地方政府收入、农民工就业等连锁反应,政府对于出口制造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有了清楚的认识,在向内需型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出口制造业仍然是有益补充和缓冲地带,没有必要自己关上出口的闸门。
  人民币贬值还使中国汇率日后升值留出了腾挪的空间。目前是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大好时机,我国经济跟随世界经济的步伐,处于一个调整周期,预计我国经济从出口和投资主导型向内需与投资主导型转变起码需要两三年时间,在此期间,我国经济活动速度会减慢,由此,2009年人民币大幅升值的前景正在淡化。过去四个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保持稳定,这是央行努力的结果。但央行没有必要维持人民币的高汇率,这样做既不能稳定中国经济,更不能稳定世界经济。维持高汇率,对于中国企业没有好处,对于美、英金融机构无益,更使日后经济景气上升期人民币汇率上升失去了空间,是一种多输局面。
  有一点无法否认,如果我们要参与国际经济游戏,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就是没有选择的选择,选择什么样的汇率,实际上决定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用压低汇率的方式,我国必然走向压低生产要素价格的出口主导型之路,这条路韩国、日本都走过,都比较成功,但在我国的实践中,却遇到了相当大的麻烦,我国产能尚未全部释放,就遭遇环境破坏、企业成本上升、外汇储备过多、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围堵、金融危机等等一系列大事件。这只能说明,作为中国如此庞大的经济体,重走东亚出口制造之路是行不通的。我们只能回到内需与投资这条路,同时以出口作为补充。
  在这方面我们有过沉痛的教训。在2002年、2003年时,有过加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的建议,但由于2003年的SARS,使中国经济形势瞬间逆转,人民币升值变得不可行。在2003年年底的时候,中国的外汇储备在4000亿美元左右,而在出口主导型经济的引导之下,我国的外汇储备目前已经增加到1.9万亿,被牢牢绑在美国金融的战车上,国内经济转型的成本在加大。
  在全球经济下行时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让人民币贬值,一可以让出口制造型的企业获得喘息之机,降低转型成本;二可以打下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基础,并最终过渡为全球主要流通货币;三能够在经济景气上升时留下人民币汇率升值空间,在经济顺利转型之后,通过汇率将低效、压低资源要素的企业淘汰出市场,可谓一举三得。
  外交部发言人秦刚11月11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说,中国日前出台的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新举措,是当前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最有效的办法。“这有利于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也有利于维护和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世界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扩大内需是关键,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是重要的推手。希望周小川行长择机而行,我们不能再贻误经济转型的战机了。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