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货币政策差异导致市场动荡加剧
    2008-03-07    作者:王宸    来源:中国证券报

    2月东京G7会议上,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对世界经济前景和金融市场形势的判断达成一致,并准备在市场进一步动荡的情况下联合采取行动。G7会议传达的信息无外乎是稳定市场信心,但是在欧美主要国家货币政策差异进一步突出的形势下,G7会议表面上的短暂妥协和一致很可能无法挽回市场信心的进一步丧失,因为货币政策差异与市场动荡的关联性可能会继续增加,甚至货币政策差异进一步演变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市场动荡,寄望市场迅速企稳的想法或不可取。正如美国财长鲍尔森所言,“全球金融市场将面临一个较长的动荡期”。

货币政策存在差异

    2008年以来,美联储连续大幅降息,幅度高达125基点,同时美国核心通胀温和。美明尼阿波利斯联储主席斯特恩新近表示“通胀预期有效控制在低水平”,这样就为美联储继续降息提供了条件。美旧金山联储主席耶伦也承认“当美联储不得不控制通胀的时候,才是考虑停止降息的时候”。所以,美国货币政策的方向、立场都是十分鲜明和坚定的。全球来看,只有加拿大和英国跟随美联储的降息步伐,只是没有那么激进,所以美、加、英三国在货币政策的取向上已经大同小异。
    但是欧洲央行却仍然坚持控制通胀的立场,并对第二轮通胀效应十分警惕,去年底和今年初欧元区的经济数据也充分反映出通胀压力居高不下的经济运行状态,因此尽管欧盟各国在是否降息的问题上出现了分歧,但欧洲央行继续维持利率不变、并及时从市场中回收多余流动性的举措不会短期改变。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欧洲央行多次从市场回收多余流动性与美联储不间断地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二者相比是十分突出的方向上的差异。另外,澳大利亚则由于通胀压力走高,已经在次贷危机爆发后三次加息25基点,更是与美联储降息的政策方向相反。

金融市场进入动荡期

    总体上来看,次贷危机对主要发达国家所带来的冲击都是大同小异的,都出现了金融机构大量亏损和资产冲销,而且发达国家还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信贷市场紧缩问题,所以就挽救危机的角度来看,货币政策上不应该继续拉大差异,而是应该尽力维持较小的差异,以免为市场动荡进一步提供诱因。但事实上发达国家之间的货币政策差异却在拉大,围绕经济前景修正和市场动荡的蔓延与扩散问题也发生了争论,在是否进行财政刺激经济的立场上也展开了口水战,虽然2月G7会议能够取得暂时妥协和一致,但是在未来的货币政策取向却可能进一步拉大差异,这些都为金融市场动荡埋下了伏笔。
    次贷危机之前,包括2006年甚至更早时,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差异就十分明显,那时美国货币政策走在升息的轨道上,而欧洲的利率较低并催生了全球套息交易盛行。事实也证明,在次贷危机爆发以后,套息交易曾经在外汇市场造成巨大的影响。而现在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差异进一步拉大,不仅没有为全球提供较为稳定的整体金融环境,反而使发达国家的金融环境出现两极分化趋势,这必然会进一步推动全球资金无序流动态势的进一步加大,并导致市场动荡更加剧烈,甚至延长所谓的无序调整的时间,正如保尔森警告的那样,“全球金融市场将面临一个较长的动荡期”。

进一步调整似乎难免

    可以说,发达国家之间货币政策差异进一步拉大,无助于平复市场动荡的延续,反而容易诱发更大的市场动荡,所以2月G7会议对未来这种前景做好了充分准备,并准备采取联合措施,但实际上弥合货币政策差异对于平复市场动荡的效果反而要好得多。既然货币政策差异进一步拉大为市场动荡埋下了伏笔,那么也就为全球各种市场力量深度调整提供了条件,也为全球金融失衡继续演变敞开了大门,所以寄望市场动荡迅速企稳的想法是不可取的。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全球市场如此深度和长期地调整,也是持续三年多来的超级牛市的必然结果,无论是能源资源还是大宗商品,甚至包括黄金和基本金属等,经过如此长时期的上行过程,有必要进行调整和修正,各种投资力量也要适时调整方向和组合仓位,因此一个较长时期的动荡调整本身是合乎必然的。当前较为关键的问题是,这种深度调整和市场动荡在未来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以及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影响和世界贸易格局的演变将发挥什么作用。这些问题可能会在2008年得以进一步的体现。

  相关稿件
· 货币政策对缓解外部失衡有效? 2008-02-27
· 央行副行长易纲:今年货币政策从紧方针不变 2008-02-25
· 向松祚:治热钱投机是当前货币政策核心命题 2008-02-22
· 樊纲:货币政策应随情况改变相应调整 2008-02-22
· 货币政策调控面临五大困境 2008-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