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杀鸡取卵式的放纵
    2008-01-31    作者: 蔡释虎    来源:广州日报
  我们向来是不惮于杀鸡取卵的。这一点,在已经颇有些“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味道的股市行情中再次得到了验证。
  30日,市场继续低迷。此次始于21日的下跌行情被称为“股灾”。究其诱因,关系到美国次级贷危机造成的经济预期寒流和国内经济增速的放缓压力,同时也关系到中国证券市场内在的理念性缺陷。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平安的再融资消息是此次“股灾”的导火索。按18日收盘价计算,该公司21日公告的再融资计划募资规模近1600亿元,堪称史上第一单。而相关资料显示,平安去年3月在A股上市,上市前净资产总规模不到400亿元,上市后也只有1000亿元。
  是谁造就了平安的胃口和胆略呢?
  股权分置问题基本解决后,国内资本市场向好,但这一大好形势并没有得到恰当的呵护与珍惜。撇开债市发行、大小非解禁、再融资等不算,2007年1月1日至今仅IPO一项A股市场就有127家新公司上市,募集资金过百亿的有12家,总金额达4497.66亿元。而在权证市场,2007年全国有26家券商创设了权证,合计创设数量高达165.99亿份。
  过犹不及。资本市场向好,规模扩大是必然的,但其产品发行节奏、融资频率的倍数式增长必然会对市场的基石造成动摇。尽管估值过高、“全民炒股”的市场有其不理性的一面,但这一点如果放在百姓投资渠道狭窄以及人民币升值、通胀预期增强的背景下看,又有其必然与合理的一面。因而,市场秩序的整顿、市场价值的回归,绝不能通过破坏式的融资来实现,更遑论鼓励认沽权证类的“抢钱式”设计。
  对中国平安的千亿元再融资,中国人民大学吴晓求教授的评价是:“这是一种近乎于失去理性的融资,近乎于疯狂的扩张,令常人无法理解!”而对一年多来国内资本市场融资情况进行审视,人们很难找到一个满意的证据让自己相信股市的“圈钱”时代已经成为过去。
  曾经有人这样评价中国的股市,由于设立初衷是解决国企融资问题,这个市场先天不足。但在困扰市场多年的股权分置问题逐步得以解决之后,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摆到了人们面前——先天不足的市场并没有得到“后天”的滋养。相反,市场的繁荣极大地激发了企业的想象力,他们热情洋溢地进军资本市场,轻而易举地卖出了股票抱回了现金,尔后,又带着更为宏伟的抱负、更为大胆的战略再度出击,满脸狡黠地觊觎着来自社会资本的更大支持。
  企业寻求做大做强是本性,但盲目的融资、将资本市场当作“提款机”是对社会资源的滥用。当这种心态成为一种潮流,当这种潮流又变为了现实,资本市场就岌岌可危了。
  可以说,正是过去一年里“杀鸡取卵”式的融资削弱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抗风险能力,令原本有着多方面力量支撑的中国股市在国际“寒流”面前动辄“感冒”。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在另外一个高度相关的领域——房地产市场中,一些地方政府依旧在做着同样的梦。
  相关稿件
· 沪深股市30日放量下挫 2008-01-31
· [股市•2008-01-29]降息预期促纽约股市走高 2008-01-31
· [沪深股市•2008-01-30]沪深股市放量下挫 2008-01-31
· 全球股市惨淡 拖累中资企业IPO 2008-01-30
· [股市•2008-01-28]亚太主要股市多数上涨 2008-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