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间市场需准确反映流动性形势
    2007-11-01    作者:欧阳觅剑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近期银行间市场利率大幅上升,似乎流动性已经变得非常紧张。Shibor(同业拆放利率)的隔夜、1周、2周、1月品种报价都在10月26日创出历史新高,其中2周品种的报价高达13.5786%。Shibor的报价反映了银行间市场的实际成交利率,10月26日,银行间市场质押式债券回购的加权利率大涨240个基点,其中期限为7天、14天、21天的质押式债券回购的加权平均利率都突破了10%,隔夜回购的平均利率高达8.8332%。
  流动性比较充裕时市场利率较低,反之亦然,银行间市场利率大幅上升似乎说明央行回收流动性、紧缩信贷的措施收到了成效。10月26日及这一周的市场利率上升,确实与央行的紧缩措施有关,10月25日,存款类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从12.5%上调至13%,一些金融机构因此而出现资金紧张,需要通过银行间市场调剂。以往的经验也表明,每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都会伴随shibor利率的上升。
  但另外一个因素可能起到了更为重要的作用——10月26日是中石油A股发行的网上申购日和网下申购截止日。中石油新股申购网上网下冻结资金总计约3.3万亿,超过中国神华2.67万亿的冻结资金量,创下中国股市IPO冻结资金的新高。一些机构是通过银行间市场筹集新股申购的资金,10月22日至10月26日这一周,质押式债券回购成交11899.43亿元,比上一周7834.64亿元增加51.88%,反映出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为申购中石油新股而大量融入资金。大盘股IPO冻结巨量资金导致银行间市场利率上升,这在以往也是屡次出现,上月建设银行和中国神华的IPO就使shibor1周、2周、1月品种的报价涨至7%以上。
  银行间市场利率受到这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因此,它的信息并不能使我们准确判断流动性形势。很多机构不惜代价地借钱,似乎已经是无钱可借;但3.3万亿申购中石油新股的资金又说明,资金仍然充裕。那么,银行间市场利率上升是否能够反映流动性紧张?这种流动性紧张局面是暂时的还是长期的?每次新股申购的资金解冻之后,银行间市场利率又会下降,这次可能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目前流动性紧张是局限在银行间市场,还是金融体系和宏观经济的整体形势?这些问题的答案会影响下一阶段货币政策的制定,但显然不能单靠银行间市场发出的信息做出回答。
  银行间市场是货币政策传导的一个重要环节,反映银行间市场情况的shibor被冀望成为中国的基准利率,但目前来看,银行间市场以及shibor要承担如此重任,还需要在几个方面有所改善。首先是增强自身的稳定性。银行间市场以及shibor波动太大,显然不能反映金融体系和宏观经济的整体形势,不能作为利率基准。当然,shibor的稳定也需要其他方面的配合,现在的新股收益率太高,致使银行间市场不能抗拒它的影响。新股的发行机制可能需要做出一些改变,一级市场的定价应该更为准确。
  其次是加强与公开市场操作的相关性。10月26日的这一周资金比较紧张,银行间市场利率不断走高,致使这时期发行的农发行第十九期5年期浮息债遭遇流标,但是央票发行和债券回购似乎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央行在10月23日进行了总额为60亿的正回购的操作,同时发行10亿元央行票据,10月25日又发行10亿元央行票据,全部都以较低的利率成交,远远低于当时银行间市场的实际成交利率。这说明,银行间市场与公开市场操作的联动性不强,银行间市场形势没有及时反映到公开市场操作中,因此央行在银行间市场流动性趋紧的情况下,仍然在回收流动性,而不是进行反向操作平缓市场利率波动。
  相关稿件